移至主內容

《焦點事件》是一個完全倚賴公眾募款生存的非營利媒體,希望在訊息娛樂化、零碎化、與政治對立的媒體環境裡,開拓出一條認真梳理議題脈絡的路。如何讓這個媒體「被看見」,以及使它成長、茁壯,需要社會共同的支持,不過,這兩年,我們的募款狀況持續低迷比較,不讓這個媒體變成被淘汰的「良幣」需要我們一起面對。

信用卡月定捐單筆捐款|郵政劃撥/帳號:50363139 戶名:台灣焦點通訊社

 

【2021年捐款狀況與2019年的比較】

每月定捐
13萬5,842元

減少
1萬9,841元

減幅
12.7%

單筆捐款
52萬7,454元

減少
18萬4,290元

減幅
25.9%

總募款額
218萬5,561

減少
33萬3,947元

減幅
13.3%
最新動態

中鋼運通車隊遊行

中鋼運通工會今(11/27)天,以汽、機車對遊行的方式,前往母公司高雄中鋼總部,提出恢復候派船員勞健保、補足退休金、撤換不適任主管,以及保障候派船員工作權等訴求,要求中鋼董事長或總經理等高層出面,但公司指派出一名處長接受陳情,引起工會不滿,表示將在年底前往台北勞動部夜宿,並前往隔日的元旦升旗典禮表達訴求(事件頁:中鋼運通罷工)。

話題
中運契約狀態

中鋼運通罷工

2024年9月,中鋼運通工會通過罷工投票,在「外(中)籍船員」排擠工作機會的背後,是航運業長期的「定期契約」的現象。

在中運,船員上船後,與公司簽訂定期契約,下船後,契約結束,另一方面,船員從「到職」到「離職」,期間的職涯,仍與公司捆綁在一起,在岸上時,也需要接受教育訓練、換發執照;外觀上,就是中運的員工,船員流動性不高,十幾年的工作,就會簽訂十幾份定期契約。

在台灣的航運公司裡,中運的外籍船員人數比例本不高,不過近年特別在掛外國旗的「權宜船」上,外(中)級船員比例大幅增加,這使得在岸上,無契約、無薪資等待的本國及船員,上船機會下降、等待期增長。

對於在「泛國營」的中鋼百分之百持股子公司下工作的船員來說,原本對於更高就業安定性的期待崩塌,應該是工會決定走上罷工抗爭支路的最重要原因,相關整理,參見條目:〈中鋼運通的定期契約爭議〉。

財務及募款

項目 金額 人次
餘絀 2,142  
存款餘額 407,817  
定額捐款 128,708 272
單筆捐款 43,200 18
帶路博弈基金 170,422  

 

專題-話題列表

話題
LNG船

台灣的天然氣發電設備整理

民進黨的2025年「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能源轉型政策,實際發展為「以燃氣發電為主、發展再生能源」。在快速增加的電力需求下,填補廢核與減煤,及再生能源未能發展到位的不足,燃氣發電設備快速增加。

除了台電在廠區內增加燃氣機組外,私營的燃氣發電設備也持續增加;在天然氣接收站,既有的高雄永安一接、台中二接持續擴建,桃園三接工程進行中,基隆四接環評中,台中五接在分割環評下,儲槽興建中,而外擴碼頭還在環評階段,雲林台塑麥寮六接已通過環評,最新的高雄大林七接也已進入環評。

這些未來將以倍數增長的發電設備,使用期限長達四、五十年以上,可見在2050年,乃至更久的未來,火力都仍將是台灣發電能源的主流,所謂燃氣為向再生能源過渡的「橋接」之說,早已不復存在。

《焦點事件》長期注意台灣天然氣設備的增長,下列圖表也都會持續更新:

話題
最低平均工資

2024最低工資

今(2024)年《最低工資法》上路第一次審議,勞動部透過「聯席會議」,以及限縮「研究小組」的功能等操作下,將原本修正幅度不大的立法,再往過去〈基本工資審議辦法〉微調。

我們從過去大半年,官方的動作來觀察這個現象,並討論立法所企圖建立的「專業主義」,與從來不存在的「協商主義」關聯,在回歸基本/最低工資審議原本是由官方政治決定的基本面之餘,也提出基本/最低工資對於整體受雇者平均工資影響的懷疑,以及「連九漲」帶來的迷障。

在這裡,並非否認基本/最低工資調漲的重要性,而是試著區分「低薪」與「分配」兩個問題的差別,並嘗試從迷障中,討論重新觸及「分配」問題的可能。

話題
過勞成佛

勞基法40年大修?

2024年為《勞基法》立法40週年,碰上2018年力推「勞基法二修」的賴清德主政,外界猜測民進黨政府有可能推動再修《勞基法》、完成「二修」時,工時、休假進一步彈性化的「未竟之志註釋」。

在競選期間,賴清德就曾經強調「若當選將擬定一部因應新時代需求的勞動法令,既保障勞動權益,又可以提供勞工的彈性,協助企業發展」。

在「修法」還僅止於猜測的時候,2024年8月,與2018年反「二修」有相當重疊性的工會與勞團註釋組成「尊嚴勞動修法聯盟」,率先提出《勞基法》修法草案,不同於被動的「反修法」,而採取「主動出擊」的動作。

具「尊嚴勞動修法聯盟」的自我介紹,它們由全國各地產總、各產職業類別的總工會與產職業工會、中華電信工會、工傷協會和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等工會和工運團體共同組成。

就拿「加班」來說,官/資要求的是更多的彈性,勞團則提出要求增加加班費率,雙方的訴求,不見得是在同一條線、相互牴觸的方向;而可能是「各取所需」的兩條平行線,

加上此時的立法院,民進黨的席次未過半數,已非2018年,可以靠著多數優勢強過法案;相反,國民黨與民眾黨掌握多數,即便是行政部門不支持的法案,也有可能過關。

在官方提出草案之前,我們將陸續開始複習《勞基法》修法,以及將來可能的方向。

話題
滿地富

老舊環評退場

在現行《環境影響評估法》中,對於通過多年卻沒有實際開發行為的環評結論,沒有「退場機制」的設計,造成陳年的開發案,持續存在,或著藉著提出不同形式的「變更結論」審查而續命。

這些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的環評審查,或者無法適應新的環境或法規的改變,以及在環境中的新發現;或者讓過時的開發案,長期處在「不死不活」的狀態,持續對在地造成困擾、也增加行政上的負擔。

在我們處理的報導裡,這種「殭屍環評」的問題不斷出現,所以在這裡,我們用2018年,詹順貴擔任環保署副署長時,提出的《環評法》草案比較表格,提出的退場途徑作為參照,做一個比較完整的整理條目

專題
挖土機

舊礦諮商同意ing

2023年6月21日,《礦業法》內容整理修正公布施行,過去已核定、未經諮商同意的礦業用地,一年內要補辦諮商同意;不過,所謂「補辦」,指的不是需要「辦理完成」,只需要有「提出申請」即可。

如今,修法一年之後,全台74個這樣的礦業用地,有的還在辦理中,有的已經通過整理表格。提出申請後,可以取消、延後;甚至於部落會議決議拒絕後,還可以再提出申請案例;所以雖然修法一年期限早已過去,到等舊礦補做諮商同意塵埃落定,還不之會到何時。

我們走訪了地礦中心、各鄉鎮公所,以及現在正在進行「諮商同意」的幾個部落,希望呈現出長期以來面對的礦業開發,以及既有的「諮商同意」制度裡,方方面面的問題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