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華新麗華跨國鎳業 印尼團體來台訴血汗

圖/文:王子豪

台灣企業「華新麗華」在全球的事業中,包括在印尼投資的鎳業。鎳是不銹鋼、電動車電池的重要原料,但鎳的開採、冶煉,往往伴隨著環境與勞動的問題。8月初,包括環境、工會、社區領域的幾個印尼團體訪台,除了拜會國家人權委員會、立法院以外,也赴往華新麗華在台北信義區的總部,呼籲華新麗華應更重視環境、勞動問題,並加強與社區的溝通。

來自哈馬黑拉(Halmahera)的村落社區團體Fakawele的Adlunfiqri Sigoro表示,鎳礦開採會砍砍伐森林,破壞生物、降低生物多樣性,上游水土保持被破壞後,也造成許多村落都發生嚴重的淹水問題。礦業、冶煉造成水污染,很多人都已經受到重金屬污染。這些產業衝擊了地方的原住民生活和文化,因此出來的抗爭者,則遭遇到被逮捕的問題。

華新麗華印尼子公司華新鎳業工人、工會SPIM會員Johan Sappara表示,華新麗華在印尼的工廠,衛生、健康、安全都有問題,工廠的人經常生病,去年發生死亡職災,至今仍看不到報告,華新麗華的經濟利益,是當地工人的血汗換來的,但很遺憾今天與台灣華新麗華總公司的會談,並沒有得到正面的回應。

印尼全國性環保團體AEER協調人Pius Ginting表示,華新麗華在印尼的事業,使用了燃煤電廠,造成空氣污染,地區人民有更高的呼吸道疾病比例。印尼全國性環保團體WALHI專案經理Sawung Rukmono表示,鎳礦開採掠奪了原住民的土地和森林,這件事必須停止,否則一切都會無法挽回的消失。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孫興瑄表示,這次拜會華新麗華令人失望,華新麗華不僅沒有實質承諾印尼團體的訴求,甚至連給華新麗華時間、下次再討論這樣的提議,也沒有回應。孫興瑄呼籲,除了華新麗華應負起跨國企業應有的責任以外,台灣政府也有責任制定政策,以履行國際人權義務。

依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鎳資源報告,全球鎳的礦藏量在估計在一億三千萬噸以上,最多的是印尼,約五千五百萬噸,為第二多的澳洲的二千四百萬噸的2倍多。鎳礦原本就大量使用在不銹鋼等產品上,而隨著近年電動車電池的需求大增,鎳需求更快速的攀升中。2024年的全球鎳生產量約三百七十萬噸,其中,印尼生產了二百二十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