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事件》長期關注台灣能源政策,作為發電主力的天然氣發電,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們把協和電廠與四接,放在整體發電系統裡,除環評、公民團體的行動、公投與生態問題之外,我們更把焦點放到了像是作為在西部天然氣網絡外「孤島」的四接與協和電廠,以及台電提出的「北東電網」輸電瓶頸,導致區內電力不足…等面向的探討。
快速瀏覽
最新動態

重要內容
相關事件頁
基本資料

基隆護海公投
台電規劃將基隆外木山的協和電廠改建為燃氣機組、並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四接),填海造陸14.5公頃註釋,基隆民間團體「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2022年6月發動地方公投主文反對填海造陸方案。
- 台電2018年提出協和改建計畫,原計畫填海29.25公頃、興建4座機組、6座儲槽。
- 民間反彈聲浪起,2019年,台電將計畫規模縮小為填海18.6公頃,2座機組、2座儲槽。
- 2022年7月再提出東移方案,變更填海地點、並縮小面積至14.5公頃(報導)。
您是否同意基隆市政府應拒絕協和電廠(含其附屬設施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於基隆市的海岸及海域填海造地?
隨著2022年底,基隆變天,護海公投也引發藍綠間的爭議。民進黨籍基隆市長林右昌依《公投法》第26條第3項「報請行政院認定」,2022/12內政部認定該公投「非屬地方自治事項」。
2022/12/25,國民黨籍基隆市長謝國樑上任,公投發起方重提補正,2023/3/31,市府認定「屬地方自治事項」,宣佈通過審查報導。行政則於2023/4/21,依《地方制度法》第75條第4項,撤銷基隆市政府的審查決定。
財務及募款
項目 | 金額 | 人次 |
餘絀 | -3,070 | |
存款餘額 | 519,094 | |
定額捐款 | 132,618 | 271人次 |
單筆捐款 | 30,600 | 17人次 |
帶路博弈基金 | 217,840 |

台灣的天然氣發電設備
民進黨的2025年「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能源轉型政策,實際發展為「以燃氣發電為主、發展再生能源」。在快速增加的電力需求下,填補廢核與減煤,及再生能源未能發展到位的不足,燃氣發電設備快速增加。
除了台電在廠區內增加燃氣機組外,私營的燃氣發電設備也持續增加;在天然氣接收站,既有的高雄永安一接、台中二接持續擴建,桃園三接工程進行中,基隆四接環評中,台中五接在分割環評下,儲槽興建中,而外擴碼頭還在環評階段,雲林台塑麥寮六接已通過環評,最新的高雄大林七接也已進入環評。
這些未來將以倍數增長的發電設備,使用期限長達四、五十年以上,可見在2050年,乃至更久的未來,火力都仍將是台灣發電能源的主流,所謂燃氣為向再生能源過渡的「橋接」之說,早已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