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協和/四接環評 專家會議,東施效顰

文:孫窮理

明天(1/17)上午,協和電廠與四接即將進入環保署環評第六次專案小組會議;這一陣子,台電挾龐大的資源,發動媒體攻勢,強調「北東電網」區域電力不足,並動員工商業、在地里長、學者…出面相挺。

相對之下,反對方比起2023年第五次專案小組會議時,力量更加薄弱,當時「護海公投」雖被沒收,但仍有餘溫,而如陳椒華、賴香伶等,尚有立委身份,出席力挺,雙方僵持下,使環保署犯下「偷換會場」,引起輿論譁然的致命錯誤。

這一次,環保署似乎有備而來,搬出許久未用的由正反雙方推薦學者組成「專家會議」模式,討論海洋生態、操船安全、港埠營運三個議題,不過,今天(1/16)上午,反方「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卻批評,在他們推薦的海洋生態專家陳昭倫早已表示因為有事無法出席的情形下,環保署仍執意選擇明天開會。

「專家會議」是2008年國民黨執政時的環保署長沈世宏在環評程序中創設註釋的,第一次用在高雄大林電廠更新環評,在專案小組程序裡岔出去,另找空污相關的學者,一年開了兩次會議,釐清二氧化及PM2.5的問題。

2008/9/17,修改〈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歷史法規),加入第3條第3項:

專案小組召集人得視個案需要,經主任委員同意,就特定環境議題召 開專家會議。該會議得由本署邀請下列三方各推薦專家學者代表一至 二人參加,由原專案小組召集人主持,與專案小組進行專業討論:

(一)相關人民團體。

(二)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開發單位。

(三)直轄市、縣(市)政府或鄉鎮區公所。

到了永揚事業廢棄物掩埋場(環評造假)案,更是花了1年7個月,召開十場以上的專家會議釐清問題,最後確認了斷層破碎帶與地下水文的資訊;到了爭議規模最大的國光石化案,更是一口氣組成白海豚、水資源、溫室氣體、海岸地形變遷、健康風險五個專家小組,分別開會,再各自把結論匯集到專案小組會議。

其實,不管環保署是不是刻意閃開陳昭倫,這一次跟沈世宏時代的「專家小組」運作相比,用「東施效顰」來形容,恐怕並不為過。

歷史上,民進黨在環保署/環境部與環評的操作,充滿著矛盾;一方面任用環運背景的人,出掌環保署,陳水扁第一次執政初期用林俊義、第二次執政初期用張國龍擔任署長、引進環團人士任環委,蔡英文執政初期,用詹順貴任副署長;但同時間,像是力推「一縣市一焚化爐」的郝龍斌、關上環評大門、驅趕記者的陳重信,以及力主環評只處理環境議題的張子敬,也都是民進黨找的環保署長。

2001年,陳水扁在廣輝環評,說出「為企業請命,下跪也願意」;2007年,台鋼環評,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對環保署公開開嗆,2018年,行政院長賴清德放話「深澳換三接」,刻意討好環運,卻無法掩藏其粗暴的開發主義。

而今,賴政府找上善於公關的「氣象網紅」彭啟明擔任環境部長,一切都沒有發生任何改變,而魚目混珠的這種事,總還有一些老記者們還未死絕呢。

天可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