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子豪
在無法勸離反方旁聽者、也不願動用警力的狀況下,環保署創下首度在環評專案小組階段,以不記名投票決議的首例(攝影:王子豪)。
1/17,環境部協和/四接環評第6次專案小組會議,進行約9個小時;在「內部討論」階段,旁聽民眾不願離場,最後在「補件再審」與「『通過』及『認定不應開發』兩案併陳送大會」兩個方案間,由10名出席審查的民間委員環委名單投票,並以9比1的票數,通過「兩案併陳送大會」,創下在專案小組階段,以投票決議的首例註釋。
表定上午9點半開始的會議前,因旁聽者能否入場,爭執了半小時,有登記發言,並到場的46人獲准進場後,台電簡報15分鐘一到,就被會議主席、環境部次長葉俊宏中止發言,試圖在會議的一開始,嚴格的時間控管,控制會議進行。
接著在場的、加上9名電話call out的登記發言者,每人發言3分鐘,約下午2點結束,台電簡短回覆後,進入針對「港埠營運」、「操船安全」及「海洋生態」三大主題,由正反雙方各推薦3名學者專家提供意見註釋。
反方發言者對於台電沒有充分回覆質疑者的發言表達不滿,畫面中托腮者為會議主席、環境部次長葉俊宏(攝影:王子豪)。
正方台電推薦: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基隆引水人李振弘、台大海洋研究所教授戴昌鳳。
反方「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推薦:台灣海洋工程學會常務監事梁乃匡、前基隆市船務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曹育民、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
在「海洋生態」主題,反方推薦的陳昭倫有其它行程,無法到場,預錄影片中,他認為外木山有「非礁型珊瑚群聚」最重要的點位,並強調生態系間連通性的重要性,很多物種在生活、或生命的週期中,會在不同生態系間移動。他也特別反對以永安港、和平港等,美化防波堤等人造物的生態效果,強調人工建礁是「半殘」的環境,無法取代自然環境的多元性。
正方推薦的戴昌鳳認為,「非礁型珊瑚群聚」最好的生態點位,在澳底一帶的東北角,而非協和一帶。他說,海底「硬底質」的生態系遠比「沙地」生態系豐富,四接填海處為沙地生態系,是依附旁邊的硬底質性態系而生,「有礁才有沙」。他反駁,如果人工建礁是「半殘」,那沙地就是一片慘白,且填海後有人工建礁的效果,將提升整體生態豐富度,戴昌鳳一一反駁陳昭倫在影片中的發言,但因為陳昭倫正在進行其它會議,無法透過電話回應。
外木山小組質疑,環境部應依〈環境部環評專案小組作業要點〉分別召開專家會議,才能確保專家可以出席、並對各項主題深入討論;環境部回應「很多學者專家今天其實也有行程,是特別排開的」,並強調事前有徵詢陳昭倫同意,才以預錄的方式讓他表達看法。對於為何不就召開專家會議?環境部主任秘書蔡孟裕說,是否召開專家會議是case by case,視個案需求召開。
專家提供意見的階段,在下午5點半結束。專案小組原本想依慣例,進行委員的「內部討論」,但反方民眾則不願離場,現場紛雜,前立委陳椒華認為台電並未回應民眾問題,外木山小組召集人王醒之希望知道會議結論是怎麼被討論出來的,20年前擔任過環保署環委的文魯彬則強調,他當環委時並沒有「內部討論」的閉門制度。
葉俊宏幾度指示環境部人員協助旁聽民眾離場無果、也不想動用警察清場;最後,主席葉俊榮才裁示,進行不亮票的投票註釋,接下來,將視台電回覆書面意見的速度、以及環境部的排案,送進環評大會決議,若通過,本案才正式通過環評;環境部長彭啟明說,到環評大會,仍會保留民眾旁聽發言、也不會有「旁聽黑名單」。
環境部長彭啟明漁會後接受訪問,表示到環評大會,仍會保留民眾發言的程序(攝影:王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