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四接二儲槽空間小 調度困難 協和電廠斷氣狀況恐難避免

文:王子豪

台電規劃在基隆協和興建「四接」,但四接只規劃蓋2座儲槽,未來可以用來操作卸收與供應天然氣的空間相當不足。比對基隆港過去的海象資料,未來極可能發生供氣不足的問題。

1月四接環評的專案小組會議上,台電對於四接儲槽的空間,表示「在四接2顆儲槽全滿的情況下,可以存放24天以上的用量 」。而依據四接環評書件,四接預計未來一年會有26到28船次LNG船進港。

假設未來一年有26船次,週期穩定地抵達,平均是每14天一艘。假設第一艘LNG船裝滿了儲槽、存放了24天的用量,在14天後的第二艘LNG船到港前,四接將只剩下10天的存量。

四接儲槽空間不足,未來的調度空間緊迫。

對於四接未來「連續不可作業天數」的評估,台電表示「連續不可工作天超過4天以上較常發生在10月至隔年2月東北季風期間,最長連續不可作業天數發生在2014年2月最長8天」。

不過,我們實際查閱〈2014年港灣海氣象觀測資料統計年報〉,卻發現2014年的10月,就有連續11天的每日平均示性波高超過2公尺,超過四接LNG船進出港及繫泊作業規定草案註釋 中,預計訂定的2公尺限制。

台電表示,將參考「臺中港液化天然氣船進出港與繫泊作業規定」訂定基隆港之LNG船進出港及繫泊作業規定(草案)。

作業規定(草案)針對LNG船進港之天候條件限制為:
(1)平均風速超過10m/sec 時。
(2)當白天能見度,小於1浬以內時。
(3)海流流速大於2.5 節時。
(4)東/西防波堤遮蔽區內,其示性波(H1/3)波高大於2.0公尺時。
(5)雷雨、暴風雨及陸上颱風警報發佈後,未來12小時可能侵襲本港時。

也就是說,在「四接儲槽全滿可存放24天以上用量」以及「LNG船週期14天」的情境下,在第二艘LNG到港前,卻遇到像2014年10月上半月的海象,超過連續10天不能進港,四接存量可能用罄、協和電廠將無氣可燒、無法發電。

前面假定的情境,存在幾個變數。例如說,LNG船的週期不太可能都是穩定的14天。如果其中一次的週期大於14天,就會使得第二艘船抵港前、所剩的存量更少幾天。而未來四接的儲槽,可能也不會「裝滿」,以免有船短於14天的週期抵港、造成沒有空的空間可以卸收。

樂觀的變數是,如果未來協和電廠發電量少一點、天然氣的用量就會少一點,「兩座儲槽裝滿的量」就能用更多天。依據我們自行的估算,如果協和電廠容量因數達80%,「兩座儲槽裝滿的量」大概可用23.7天;如果容量因數為65%,兩座儲槽裝滿的量大概可用29.6天。

不過,台電改建協和電廠、興建四接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北東電網缺電」。在這種情況下,協和電廠真的有辦法壓低發電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