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事件》是一個完全倚賴公眾募款生存的非營利媒體,希望在訊息娛樂化、零碎化、與政治對立的媒體環境裡,開拓出一條認真梳理議題脈絡的路。如何讓這個媒體「被看見」,以及使它成長、茁壯,需要社會共同的支持,不過,這兩年,我們的募款狀況持續低迷比較,不讓這個媒體變成被淘汰的「良幣」需要我們一起面對。
【2021年捐款狀況與2019年的比較】
每月定捐 |
減少 |
減幅 |
---|---|---|
單筆捐款 |
減少 |
減幅 25.9% |
總募款額 |
減少 |
減幅 13.3% |

財務及募款
項目 | 金額 | 人次 |
餘絀 | -25,891 | |
存款餘額 | -33,322 | |
定額捐款 | 112,597 | 268 |
單筆捐款 | 18,300 | 10 |
帶路博弈基金 | 109,346 |
「跨界視角」為焦點事件每週製作的影片,希望透過影音,對重要議題做簡單介紹與討論,藉此開拓與讀者不同的內容形式與接觸管道,「跨界視角」的 Youtube 頻道,歡迎訂閱。
本片的文字,以及相關資訊的整理,請看這裡。
6/29,勞動部基本工資工作小組會議,資方提出躉售物價指數(WPI)、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大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認為資方在物價上漲負擔的成本,比消費者還多,作為「調整基本工資」的反面論述,2022年基本工資審議會,原則上會在第三季召開。
6/24,憲法法庭對「徐國堯免職案」、「公務人員考績丁等免職案」兩案宣判,這兩個案子,涉及警消與一般公務員懲處制度的不一,以及由行政權發動的公務人員懲處制度是否與《憲法》將公務員「懲戒」設定為司法權,是否牴觸;最後憲法法庭,對此兩案,都做出「合憲」判決。
3/26,因桃園蘆竹的民營燃氣長生海湖電廠計畫擴建1,100MW機組,居民要求重新談地方回餽。
3/23,中油於環評論壇上傳擬於高雄大林蒲地區建設含6座共108萬公秉儲槽的天然氣接收站,就目前已完成、建設中,或已提出計畫的計算,這座接收站可名為「七接」,條目:〈燃氣發電裝置與天然氣儲槽的發展〉〈表格〉。
3/8,因303停電,台電高層異動,卸任的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認為,台電基層有3分之1新人,戰技不足為主要挑戰。
3/3,興達電廠發生為操作失誤,引發龍崎超高壓變電所跳脫,南部大停電。
3/2,環保署環評大會通過三接外推方案,俄烏戰下,天然氣供應安全受關注。
2/25,核四不建了,但貢寮居民認為,廠區的重件碼頭依然在傷害福隆沙灘,要求立刻拆除。
2/24,航港局對彰化外海離岸風電航道禁漁,引發漁民抗議,認為此舉剝奪他們的生存權。
2/23,空污重災區高雄大林埔增建燃氣發電機組,進入環評。
2/15,補2025、2026年缺口,中佳電力於台中港規劃燃氣電廠,進入環評程序。
2/9,在環委對三接「外推方案」仍有疑慮的情形下,由於認為「外推」的衝擊仍優於原方案,專案小組決議建議通過環差。
1/26,苗栗縣審議有破壞石虎棲地之虞、去年專案小組建議不予許可的竹森光電場,會後拒公開結果。
1/25,因應再生能源供電不穩定特性,台電預計在通霄電廠新增可快速升降載的單循環燃氣機組。
去年(2021)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新高的1.96%,到了2022年4月初公佈的3月的年增率更是達到了3.27%,這個數字是2008年8月以來,14年半以來的最高;在物價飆漲之前,去年的五一,就提出了「低薪」的問題,不過那個時候問題意識,比較是針對經濟成長的分配問題,而當今年五一再提時,工人階級面對通膨的威脅,問題也變得更加嚴峻。
- 2021/4/23 〈2021五一遊行 關注低薪與勞保年金危機〉
- 2022/5/2〈2022五一 訴求抗通膨、反職災〉
- 數據〈每人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與消費者物價指數〉
- 數據〈各月物價指數與波動〉
- 數據〈台灣歷年物價指數〉
專題-話題列表




社子島區段徵收
2016年2月,台北市柯文哲市府確定「生態社子島」計畫,先後完成都市計畫、防洪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協議價購程序後,未能如柯市府所願,在任內通過內政部的土地徵收審議,並完成區段徵收的公告歷程,2022/12,蔣萬安市府上台。
- 2016/6 通過台北市都市計畫審議
- 2018/6 內政部有條件(第一,北市府要做好聚落保存;第二,安置計畫要逐戶列管、合理的安置;第三,區段徵收計畫審議前要辦聽證)審議通過都市計畫。
- 2019/4 北市府因應都市計畫附帶決議要求,舉行聽證會。
- 2019/12 行政院核定防洪計畫。
- 2020/4 市政府通過都計細部計畫。
- 2022/1 市政府環評通過。
由於過去社子島屬於洪泛區
台北市長柯文哲希望在2022年底(任期)前,對社子開發案公告實施區段徵收,在此之前,重要的關卡就是環評,2021/12/8市府環評會,當天開發單位台北市土地開發總隊才就其中三項重大爭議緊急補件,在柯文哲「社子開發要輾過去」的意志下,環委達成通過的共識,1/19上午,環評在延續會議中通過,後續將進入「協議價購」,以及向中央提交「區段徵收計畫」審查。
社子環評的爭議,包括第一,先前對計畫區內的濕地調查,不符《濕地法》程序,補足之後,確認濕地範圍,卻沒有仔細的評估;第二,開發案計畫設置一座污水理理廠,卻沒有依照環評法規,一併提出環評計畫;第三,目前計畫的水理模型分析,是依照社子、五股、關渡三地都修築堤防做的,但目前關渡沒有築堤計畫,社子築堤後,未築堤的關渡,可能產生「空窗期」,有淹水的風險,卻沒有重作分析。請參閱條目:〈社子島環評爭議〉






移工永久居留
2022/2/17,行政院宣佈在台移工滿足「在台工作滿六年」及「薪資門檻」兩項條件後,可經雇主申請,轉為「中階技術人力」,之後接續工作滿5年,可申請永久居留的政策,最快在4月底實施。目前,這個「移工留才久用方案」的規劃,是用《就業服務法》46條第1項第11款,授權勞動部專案核定的方式,相關行政命令還待修正。
對勞動部來說,移工取得長期居留後,就可以自由轉換雇主,因此這是對移工團體訴求的具體回應,但問題是,目前規劃的政策,是否能真的達成這個目的?要成為「中階技術人力」,除了需要由雇主發動外,就算成功轉「中階」,中間若移轉雇主、薪資不到薪資門檻,如何處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此外,移工團體認為,這個政策可能只對所聘移工工作年限(12到14年)即將到期的雇主有誘因,等於移工要取得永久居留,總共需要12到14,再加5年,有相當的困難,認為不應只在產業需求面考量,也需要考慮改善勞動條件與不平等環境的問題。
- 數據〈疫情期間產業及社福類移工人數統計〉
- 條目〈移工永久居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