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加入TPP傷害主權 公民鬥陣要求公投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梁家瑋報導

什麼是ISDS(投資人對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

條目編輯:盧其宏

ISDS(Investor-To-Stat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投資人對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為區域或雙邊貿易╱投資協議內,用來確保跨國投資人利益的機制。該機制賦予跨國投資人控告地主國,要求 賠償其利益損失的權利。只要與貿易協議有關,不論是地主國的法規、命令、施政方向、國土規劃皆可能成為控訴標的。近年,美國積極倡議在各貿易協議,包括 TPP、TTIP中納入ISDS。

程序上,一般而言,為避免仲裁之濫用,爭端出現後須先透過「諮商」及「談判」,若歷經一段時間(由協議規 定)仍無法透過上述兩個方式進行解決,方可提交「仲裁」。開啟仲裁也有規定,包括須雙方同意、單方提起、投資人提起等不同的門檻設定。在標的方面,可能的 標的包括:任何爭議、與本協定相關之爭議、與投資相關之爭議、與本協定義務相關之爭議。

依據ICSID章程,世界銀行總裁為ICSID理事會的當然主席,具有任命ICSID秘書長、所有仲裁委員(3名)的權力。但世界銀行總裁向來由美國任命,使得ICSID雖號稱是國際公約,但卻具有相當濃厚的美國引導色彩。

在程序與標的界定後,更重要的部份,是依據哪一個規則來進行仲裁。ISDS僅為機制的名稱,實質內容仍由締約國決定,包括進入仲裁的程序、仲裁的標的、仲裁所依據的原則,目前ISDS採用的仲裁機制大致有:

  • 對於爭議事項只有大略的規定  具體的交由地主國國內法處理。
  • 適用紐約公約(《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Convention of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Arbitration Awards)。
  • 依 據多種國際公約者,像是ICSID(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公約、ICSID Additional Facility Rules(《ICSID附加便利規則》)或UNCITRAL(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等不同仲裁規則。

TPP第一輪談判剛結束,TTIP談判尚未完成,但要了解美 國主導的ISDS產生的效果並非無前例可循,像是美國過去所洽簽的雙邊投資協議(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BIT)或是1994年就開啟的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都可以看出美國所主導的ISDS的機制與結果。

例如,美國與加拿大2004年訂定的Model BIT範本即加入所謂的「雨傘條款(Umbrella clause)」,亦即締約雙方同意「任何與本協定有關之爭議」均可提出作為ISDS爭訟之標的。這樣寬鬆的認定,導致幾乎所有投資項目皆可進入ISDS 機制,引發了美加之間大量的ISDS仲裁出現。而此Model BIT後來為美國簽訂BIT的重要依據。

Corporate Europe Observatory關於ISDS的漫畫(來源)。

另外,在NAFTA中,其所採取的仲裁判准是依照UNCITRAL或是爭議更大的ICSID Additional Facility Rules。依據維基解密,TPP採取的仲裁機制亦為UNCITRAL或是ICSID相關公約。這提供了以NAFTA中ISDS仲裁結果作為TPP借鏡的重要基礎。

ISDS 的爭議性,從歐盟與美國洽簽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可看出端倪。美國要求TTIP納入ISDS引發歐盟各國反彈,2014年,歐盟14個成員國的部長,曾聯合發函要求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 (Jean-Claude Junker)不得在ISDS上做出讓步。2015年10月,TTIP的談判更引發了歐洲300萬人連署反對、德國25萬人抗爭,其所擔憂的即包括 ISDS會降低歐洲食品安全標準、造成環境破壞。

 

標籤 (Tags)

什麼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

2005年新加坡、紐西蘭、汶萊及智利共同發起跨太平洋區域經貿整合–「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SEP)」。2008年9月美國加入TPSEP談判,變成主導力量,並於2009年將協定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繼美國之後,祕魯、澳洲、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加拿大、日本陸續加入,成員擴充為12國。

美國 積極介入TPP的可能原因包括:2008年下半年的經濟風暴導致美國身陷經濟困境、反恐與伊拉克戰爭逐漸告終、中國政治經濟的崛起,故美國需要將戰略重心 移轉到亞太。2009年,歐巴馬開始積極推動「重返亞洲」戰略,核心的重點就如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說的,重返亞洲的承諾「不僅是攸關亞洲的利益,也攸關美國 的利益。」而TPP就是扮演美國重返亞洲,確保亞洲經濟發展過程符合美國利益的工具。

在美國主導下,TPP草案由美國提出,其中具 爭議部分包括:成員國的國營事業必須「競爭中立」、紡品原產地「從紗開始(yarn-forward)」、具拘束力的勞工與環境協定、利於跨國企業的「投 資者與政府爭端解決機制(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 ISDS)」、要求各國農畜業進行市場開放、延長藥品專利期等。這些爭議,很大程度反映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利益矛盾。

然而,2013 年日本加入TPP談判後使矛盾更為複雜,由於日本力阻國內稻米、小麥、豬/牛肉、乳製品及砂糖等5大農產品市場開放,導致日美兩大強權出現衝突,整體談判 陷入僵局。此外,歐巴馬也一直無法取得讓國會快速通過談判結果的「貿易促進授權法」(TPA),難以推促TPP進展。故2013/08,在第19回合談判 後,成員國決議改以小規模會議、電視會議等彈性方式,就陷入僵局之部分進行非正式談判。

2015/10/5,TPP十二國在美國亞特蘭大達成協議,第一輪的談判終於有所進展,目前已經進入將協議送交各締約國國會,完成國內程序的階段。

 

標籤 (Tags)

什麼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

2005年新加坡、紐西蘭、汶萊及智利共同發起跨太平洋區域經貿整合–「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SEP)」。2008年9月美國加入TPSEP談判,變成主導力量,並於2009年將協定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繼美國之後,祕魯、澳洲、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加拿大、日本陸續加入,成員擴充為12國。

美國 積極介入TPP的可能原因包括:2008年下半年的經濟風暴導致美國身陷經濟困境、反恐與伊拉克戰爭逐漸告終、中國政治經濟的崛起,故美國需要將戰略重心 移轉到亞太。2009年,歐巴馬開始積極推動「重返亞洲」戰略,核心的重點就如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說的,重返亞洲的承諾「不僅是攸關亞洲的利益,也攸關美國 的利益。」而TPP就是扮演美國重返亞洲,確保亞洲經濟發展過程符合美國利益的工具。

在美國主導下,TPP草案由美國提出,其中具 爭議部分包括:成員國的國營事業必須「競爭中立」、紡品原產地「從紗開始(yarn-forward)」、具拘束力的勞工與環境協定、利於跨國企業的「投 資者與政府爭端解決機制(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 ISDS)」、要求各國農畜業進行市場開放、延長藥品專利期等。這些爭議,很大程度反映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利益矛盾。

然而,2013 年日本加入TPP談判後使矛盾更為複雜,由於日本力阻國內稻米、小麥、豬/牛肉、乳製品及砂糖等5大農產品市場開放,導致日美兩大強權出現衝突,整體談判 陷入僵局。此外,歐巴馬也一直無法取得讓國會快速通過談判結果的「貿易促進授權法」(TPA),難以推促TPP進展。故2013/08,在第19回合談判 後,成員國決議改以小規模會議、電視會議等彈性方式,就陷入僵局之部分進行非正式談判。

2015/10/5,TPP十二國在美國亞特蘭大達成協議,第一輪的談判終於有所進展,目前已經進入將協議送交各締約國國會,完成國內程序的階段。

 

標籤 (Tags)

 

什麼是ISDS(投資人對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

條目編輯:盧其宏

ISDS(Investor-To-Stat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投資人對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為區域或雙邊貿易╱投資協議內,用來確保跨國投資人利益的機制。該機制賦予跨國投資人控告地主國,要求 賠償其利益損失的權利。只要與貿易協議有關,不論是地主國的法規、命令、施政方向、國土規劃皆可能成為控訴標的。近年,美國積極倡議在各貿易協議,包括 TPP、TTIP中納入ISDS。

程序上,一般而言,為避免仲裁之濫用,爭端出現後須先透過「諮商」及「談判」,若歷經一段時間(由協議規 定)仍無法透過上述兩個方式進行解決,方可提交「仲裁」。開啟仲裁也有規定,包括須雙方同意、單方提起、投資人提起等不同的門檻設定。在標的方面,可能的 標的包括:任何爭議、與本協定相關之爭議、與投資相關之爭議、與本協定義務相關之爭議。

依據ICSID章程,世界銀行總裁為ICSID理事會的當然主席,具有任命ICSID秘書長、所有仲裁委員(3名)的權力。但世界銀行總裁向來由美國任命,使得ICSID雖號稱是國際公約,但卻具有相當濃厚的美國引導色彩。

在程序與標的界定後,更重要的部份,是依據哪一個規則來進行仲裁。ISDS僅為機制的名稱,實質內容仍由締約國決定,包括進入仲裁的程序、仲裁的標的、仲裁所依據的原則,目前ISDS採用的仲裁機制大致有:

  • 對於爭議事項只有大略的規定  具體的交由地主國國內法處理。
  • 適用紐約公約(《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Convention of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Arbitration Awards)。
  • 依 據多種國際公約者,像是ICSID(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公約、ICSID Additional Facility Rules(《ICSID附加便利規則》)或UNCITRAL(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等不同仲裁規則。

TPP第一輪談判剛結束,TTIP談判尚未完成,但要了解美 國主導的ISDS產生的效果並非無前例可循,像是美國過去所洽簽的雙邊投資協議(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BIT)或是1994年就開啟的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都可以看出美國所主導的ISDS的機制與結果。

例如,美國與加拿大2004年訂定的Model BIT範本即加入所謂的「雨傘條款(Umbrella clause)」,亦即締約雙方同意「任何與本協定有關之爭議」均可提出作為ISDS爭訟之標的。這樣寬鬆的認定,導致幾乎所有投資項目皆可進入ISDS 機制,引發了美加之間大量的ISDS仲裁出現。而此Model BIT後來為美國簽訂BIT的重要依據。

Corporate Europe Observatory關於ISDS的漫畫(來源)。

另外,在NAFTA中,其所採取的仲裁判准是依照UNCITRAL或是爭議更大的ICSID Additional Facility Rules。依據維基解密,TPP採取的仲裁機制亦為UNCITRAL或是ICSID相關公約。這提供了以NAFTA中ISDS仲裁結果作為TPP借鏡的重要基礎。

ISDS 的爭議性,從歐盟與美國洽簽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可看出端倪。美國要求TTIP納入ISDS引發歐盟各國反彈,2014年,歐盟14個成員國的部長,曾聯合發函要求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 (Jean-Claude Junker)不得在ISDS上做出讓步。2015年10月,TTIP的談判更引發了歐洲300萬人連署反對、德國25萬人抗爭,其所擔憂的即包括 ISDS會降低歐洲食品安全標準、造成環境破壞。

 

標籤 (Tags)

 

公投TPP公民鬥陣今(12月21日)於立法院大門外召開記者會,批評兩大政黨黑箱政策,他們認為,應以公投決定台灣是否加入TPP、全民對TPP說不。他們指出,加入TPP後,台灣的農業及中小企業受到極大傷害。更因TPP的「法規調和」與ISDS(投資人對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等措施,將使台灣喪失主權與治權。

公投TPP公民鬥陣在立法院前召開記者會。(攝影:梁家瑋)

TPP鬥陣召集人王麗萍表示,加入TPP將對台灣各產業造成嚴重傷害,更重要的是,TPP的法規調和和ISDS等措施,將讓台灣喪失主權與治權。她指出,台灣農委會要求食品應標示是否為基改產品,但加入TPP後,孟山都等跨國公司可舉發台灣標示非基改違反國際措施。

【一】台灣加入TPP,三位總統候選人如何保衛已危如累卵之台灣糧食自給率34%不再向下急降?如何保障台灣人民之糧食安全?如何保証讓勞工、失業者、貧民及下一代子孫之食物 人權不受跨國農貿財團宰割?甚至,如何保証咱台灣人免於食物匱乏?

【二】台灣加入TPP,三位總統候選人要如何抵抗基改食品侵入校園與一般人民的腹肚?如何抵抗基改作物襲捲大片休耕廢耕之農地?全世界經驗顯示,一旦種植基改作物,就難以改種非基改作物了!

【三】台灣加入TPP,非核家園之路極可能遭跨國核電集團動用ISDS貿易核武以阻斷,三位總統候選人要如何實現《環境基本法》所明文規範之非核家園?

【四】台灣加入TPP,治理空污之路無法減煤、限煤、禁煤,因為跨國煤業財團與電業財團極可能動用ISDS貿易核武以撤消台灣減煤、限煤、禁煤之政策與立法,請問三位總統候選人,要如何不減煤、限煤、禁煤而能治理空污?

【五】台灣加入TPP,台灣主權將被「法規一致性」與ISDS從外部夷平與從內部實質掏空,三位總統候選人要如何保衛台灣主權?

樹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潘翰聲表示,立院在休會前通過基改原料超過3%,須標示「基因改造」食品,公民團體仍覺得須訂的更嚴,才能保障人民安全。但在加入TPP後,這項措施可能因ISDS而被迫取消。「大家都說要保衛台灣主權,TPP卻是在傷害台灣主權」,潘翰聲表示,公民團體今天提出「五大問」,追根究柢就是在問,「如果加入TPP,台灣怎麼會有主權」。

大愛憲改聯盟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吾爾開希則表示,去年太陽花學運時,大家反服貿的黑箱。現在TPP同樣是個黑箱,且TPP的影響力絕對比服貿大。吾爾開希強調,太陽花運動時已要求兩大政黨不能替人民作主,人民要更積極參與,現在的TPP很明顯是兩大政黨在幫人民做決定,所以應反黑箱,讓人民更能積極參與。

綠黨秘書長許博任指出,WTO已傷害台灣農業與中小企業,TPP會有更大影響。加入WTO後,電子業九成零關稅,但還是七成跑到中國;TWO同樣對農業產生影響,不只耕地減少,台灣的糧食自給率更是降到10%。許博任指出,TPP會造成更大的開放及關稅減免,再加上涉及法規調和ISDS,將對農業、中小企業造成更毀滅性的影響。

許博任表示,要加入TPP,需取得所有TPP成員國的同意。立法院還能透過條約締結法監督TPP本文,但在取得同意的過程中,強權國家可能以是否同意為由,要求台灣透過各種行政命令、行政規範進行法規變更,如美國可能提出基改、美牛等要求。許博任強調,這種作法完全規避國會監督,輕易喪權辱國,更影響到人民的健康生計,唯有透過公民投票,向TPP說不,才能不黑箱的受強權國家威脅。

清華大學退休教授彭明輝表示,自由貿易有兩種版本,歐陸版本有事前配套與事後配套,但台灣卻是不負責任,隨意剝奪人民生存權與生計權。彭明輝認為,簽訂TPP只有10%的人會得利,但90%的人會受害。不只是農業,大多數的製造業同樣受害,進而會造成工作機會流失、大量失業,並造成更大的社會問題。彭明輝指出,國民黨、民進黨以及背後同一個財團只會私相授受,完全不顧有90%的人會受害的事實。他痛批,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根本不配稱為一個主權國家,「台灣過去二十年來只是兩黨輪替的封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