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跨界視角影片】
福島廢水排入海:食品污染怎麼辦?怎麼看?

【跨界視角影片】
美國NIF核融合實驗突破的是什麼?再生能源或戰爭機器?

(話題)福島廢水排放

廢水

福島廢水排放

即便在仍有其他方案、當地漁民及國際環保團體強烈反對,以及國際法的疑慮下註釋,2023/8/24,東京電力公司正式將福島電廠內,存放在約1,000個儲槽註釋裡的廢水排放入海。

福島電廠廢水的主要來源,為降雨、地下水等持續灌入爐心的外部水源,只要這些外部水源沒有被阻斷,廢水就會不斷地產生。參考條目〈福島的廢水 為何持續增加?

鍶90的問題

半衰期長、性質與鈣接近,會長期累積在人體骨骼裡的鍶90,是福島核污染的重中之重,請參閱:

福島電廠的廢水會接觸到已經發生融毀事故的爐心,帶出多種放射性核種,自2012年起,日方就開始研發「多核種除去設備(ALPS)參考」設備,並稱,可去除絕大多數的核種,僅存無法過濾的「氚」,經海水大量稀釋後,對人體無害。

一般認為,「氚」的放射性穿透力低、易代謝,傷害性低,但也有研究指出當「氚」取代「氫」,成為有機物的組成成份,形成「有機氚」時,仍有生物累積的疑慮註釋;此外,十年以來,ALPS 去除其他核種的效果,仍有瓶頸,在排放期限前忽然就沒問題了,加上過去隱匿廢水外洩的前科註釋,日本政府與東電的監測數據與保證,仍難免受到質疑。

舉例來說,葡萄糖化學式是C6H12O6,而作為氫(H)同位素的氚,取代氫,成為葡萄糖的組成元素,就會被生物體吸收、並在食物鍊中形成生物累積;參考〈福島廢水排放入海,關鍵的九個問題

福島災後,關於電廠內受輻射污染的廢水持續外洩的證據不斷,不過日本政府與東電一直到2013年7月22號,才鬆口承認,這個事件,直接導致韓國對日本的食品採取「臨時性措施」,以及之後的WTO仲裁。參考條目:〈福島核污染「銫沒有超標,鍶一定不會超標」的假設站得住腳嗎?

而在2023年1月5號,東電才以「工程延誤」為由,稱7月或更晚才能正式開始排放,但是在1月13號的內閣會議上,日本政府卻仍表示「可能於春天至夏天之間開始排放報導」。

由於日本政府與東電已有多次掩藏資訊的前科,在廢水排放上,對外國政府「比較實驗」,或者取樣的要求,都一律拒絕報導,除了反對排放廢水之外,如何加強平行監測的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報導

(話題)福島食品開放

水產

福島食品開放

2022/2/8行政院宣佈開放日本福島等五縣食品進口,並於2/21公告生效;此次開放,改過去「地區別」的限制,為「品項別」,惟同樣以「品項別」限制福島核事故進口的韓國,經 WTO 仲裁之後,至今仍限制福島等八縣水產品進口,並要求被檢出微量(未超標)的銫時,需檢驗其他核種。

韓國維持限制的原因,為事故後,福島廠區內的廢水持續洩漏,大量在事故當時,因為揮發性較低,未釋放到環境裡的鍶90等核種,有持續外洩之虞,與鈣同屬鹼土族元素的鍶,容易在骨骼中累積,加上半衰期長達28年,一旦攝入,會造成長期的傷害。

在討論開放政策時,台灣政府並未如韓國對鍶90等核種的議題多加考察,僅接受日方提出,在環境污染中,銫137活性為鍶90的上百至千倍,因此「銫137未超標,則鍶90也不會超標」說法,未再對水產與鍶90等核種的檢驗,再設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