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福島廢水排放 福島廢水排放 儘管有諸多的替代方案、國際與當地漁民的反對,以及違背國際公約的疑慮註釋,日本政府仍決定,2023年春夏間,要將福島核電廠內貯存的廢水註釋排放入海報導。 替代方案除了「處理後排入海」之外,也包括「以水蒸氣排至大氣」、「固化掩埋」、「注入地層深處」、「電解為氫」…等(參考),也可見綠色和平的佐籐報告:〈From Plan-A to Plan-B Now, from Plan-B to Plan-C〉。 當地漁民的態度與日本政府溝通的情形,請見 PNAS〈Bring voices from the coast into the Fukushima treated water debate〉。 違背國際海洋法公約的疑慮,請參閱〈The Legal Case Against Japan’s Fukushima Wastewater Decision〉。 國際 NGO 的反對:2022/8 「Don't Nuke the Pacific」連署:國際NGO連署信、連署網站 福島廢水的來源,是地下雨地表水滲入已融毀的的爐心區域,以及為了降低持續進行核分裂反應的燃料棒降溫、再度融毀,而灌入的冷卻水(參考),福島電廠每天約140噸的廢水(參考);東京電力與日本政府宣稱,廠區已無空間除存這些廢水,必須排放入海。 鍶90的問題 半衰期長、性質與鈣接近,會長期累積在人體骨骼裡的鍶90,是福島核污染的重中之重,請參閱: 條目〈福島核污染「銫沒有超標,鍶一定不會超標」的假設站得住腳嗎?〉 2022/5/24〈福島排廢水 你不能忽略的「鍶」污染〉 日本政府與東電稱,排放入海的核廢水,經過「多核種除去設備(ALPS)參考」除污後,可以去除絕大多數的核種,僅存污染性最低的核種「氚」,經過大量稀釋後,對於人體無害。 日本自2012年起,就在研發 ALPS 設備,但效果一直不佳,其中最讓人疑慮的核種「鍶90」一直無法有效去除的問題,始終無法有效解決。 而在2023年1月5號,東電才以「工程延誤」為由,稱7月或更晚才能正式開始排放,但是在1月13號的內閣會議上,日本政府卻仍表示「可能於春天至夏天之間開始排放報導」。 由於日本政府與東電已有多次掩藏資訊的前科,在廢水排放上,對外國政府「比較實驗」,或者取樣的要求,都一律拒絕報導,除了反對排放廢水之外,如何加強平行監測的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報導。 重要資訊整理 條目:〈福島核污染「銫沒有超標,鍶一定不會超標」的假設站得住腳嗎?〉 示意圖:〈福島的廢水〉、〈福島的銫與鍶及水污染〉、〈ALPS 及其疑慮〉 跨界視角影片:〈福島廢水排入海:食品污染怎麼辦?怎麼看?〉 【報導及評論】 2022/6/10〈福島排廢水 原能會回應焦點事件 更讓人擔心的是…〉 2022/8/10〈走完程序 福島排核廢水工程動工〉 2023/1/15〈排福島廢水 日急著想排入海 台能獨立檢驗?〉 焦點事件
(話題)福島食品開放 福島食品開放 2022/2/8行政院宣佈開放日本福島等五縣食品進口,並於2/21公告生效;此次開放,改過去「地區別」的限制,為「品項別」,惟同樣以「品項別」限制福島核事故進口的韓國,經 WTO 仲裁之後,至今仍限制福島等八縣水產品進口,並要求被檢出微量(未超標)的銫時,需檢驗其他核種。 韓國維持限制的原因,為事故後,福島廠區內的廢水持續洩漏,大量在事故當時,因為揮發性較低,未釋放到環境裡的鍶90等核種,有持續外洩之虞,與鈣同屬鹼土族元素的鍶,容易在骨骼中累積,加上半衰期長達28年,一旦攝入,會造成長期的傷害。 在討論開放政策時,台灣政府並未如韓國對鍶90等核種的議題多加考察,僅接受日方提出,在環境污染中,銫137活性為鍶90的上百至千倍,因此「銫137未超標,則鍶90也不會超標」說法,未再對水產與鍶90等核種的檢驗,再設防線。 相關文章 【條目】 條目〈2022年,福島五縣食品進口管制措施修正〉 條目〈韓國對日本核災食品進口的限制與WTO仲裁〉 條目〈福島核污染「銫沒有超標,鍶一定不會超標」的假設站得住腳嗎?〉 示意圖〈福島事故的「銫」和「鍶」及水污染〉 【報導】 2022/2/8〈日本福島等五縣食品進口 政院預告解禁〉 2022/2/9〈 福島食品開放 台灣再扮馬前卒〉 2022/2/21 〈福島食品「銫未超標,鍶也不會超標」的假設與挑戰〉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