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舊礦諮商同意ing》反礦之後 潭南青年的步道勘查之旅

圖/文:王子豪

(攝影:王子豪)。

6月中,趁著週末,幾位青年回到潭南部落,繼續著他們的步道勘查工作。這個週六的行程,是通往「回音谷」的步道。聽年長一點的族人說,在步道後面有一段,因為峽谷兩側都是峭壁地形,大聲呼喚後可以聽到很明顯的回音。在潭南部落去年(2023)否決「北原礦場」後,一些部落的青年組成了勘查小組,一點一點的盤點紀錄部落的環境、生態、與文化資源,為發展部落自主觀光作準備。

找尋消失的步道

回音谷步道的入口,要從部落後方、一路往水社大山裡面走。雖然北原礦場現在的出入口在另一邊,但據說,回音谷步道走到底,也會看得到礦場。在步道勘查名單上的6條步道中,回音谷步道是狀態最不明的;行前,對於能不能走到回音谷,是個未知數。

潭南是布農族的部落,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在日月潭邵族伊達邵的東南方、南投縣道97號上註釋,一邊鄰著玉崙溪,東側佇立著水社大山。山上,自1966年就被設定了水晶礦的礦業權、並早開設了礦場,後來轉手給了「北原礦業」公司註釋

原為「投63」,2016年後更換編號為「投97」。

依據行政院訴願委員會2024年針對北原礦業的決定書,水社大山礦業權原本為「群○○○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現在的「北原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在1983年透過法拍取得這個礦業權。

潭南居民的印象中,礦場已經停礦了幾十年;2020年開始,北原礦場開始有了重啟採礦的動作。2020到2023年的4年間,潭南部落歷經一波礦場紛擾。北原礦場提出3次、取消2次諮商同意;部落表決2次、並作出永久拒絕北原礦場的決議。潭南部落在以極高的團結性否決礦場之餘,同時也帶動了許多年輕人開始進一步思考部落未來的發展。

潭南村長(左)、主席(中)、牧師(右)。(攝影:王子豪)。

進到部落後山,先是一小段雖陡、但勉強還能騎機車的碎石路,兩旁還見得到一些農種使用的土地。同行的部落會議主席谷仁英向我們介紹他的地,過去他就是沿著這條路徑、引山上的水源農用。不過後來地震、颱風等天災,水管斷了,主席也很久沒走這條路上山了。

不只是農用澆灌而已,潭南部落的民生用水水源就是來自後山。擔心水被污染、水源地受到破壞,是潭南部落反礦的一大原因。

開發與災難的記憶

隊伍再往上一點,碎石陡坡已經難以騎車,只能步行。離開碎石路,進到小徑,再深入,我已看不出小徑了,而這裡只是起點而已。潭南教會牧師西卡夫、潭南村長松照天、主席谷仁英3名前輩在前砍草開路,不時喚上一名青年上前去協助,一點一點的向前推進。途中,最困難也最危險的,是不時穿插著幾段峭壁、或土石崩落的地形。

潭南部落受過不少次的重大災情,包括1999年的921大地震、2001年的桃芝颱風等。不過在部落耆老的眼中,這些災害與其說是天災,更多是人類過度開發導致的。

潭南部落92歲的老獵人,講述山與礦的記憶。(攝影:王子豪)

在前往回音谷的前一天晚上,我在西卡夫的獵寮,詢問了他的父親,對於山與礦的記憶。西卡夫的父親已經92歲了,他是一名老獵人,人多樹少的聚落住不息慣,現在住在潭南部落旁的獵寮中,每天還是外出或上山,四處採集、打獵。靠著山林,老獵人拉拔了7名子女長大,牧師回憶著,當年他要讀高中時,學費缺了一截,剛好老獵人抓到了一條百步蛇,就交給了教務主任充抵學費。

老獵人會講很多語言,布農族語,一點日文、台語,還有邵語。在西卡夫的翻譯下,老獵人表達了他對當代山林利用的擔憂。他說,在日本時代就知道山裡有礦了,只是當時沒採礦,主要是砍檜木,但一定範圍內會留著幾棵。國民政府來台後,檜木砍更多,水土保持就變得很差。後來開始採礦,老族人都說不可以、會冒犯祖靈,但開礦的人不聽勸,後來果真礦場就發生了很多意外,斷手斷腳的、也死過人。

西卡夫的弟弟回憶,最大的一次災難是桃芝颱風(2001年7月底),發生了很嚴重的土石流,沖走了十幾個人。他當時有去幫忙找,「找到(屍體)的,100萬(家屬慰問金);沒找到的(算失蹤),50萬」。在他的記憶中,在那之後,山上的礦場就停了,到了近期才又有動靜。

(攝影:王子豪)

雖然是第一次走這條步道,但青年們卻十分游刃有餘。駿勇和凱恩協助砍草開路;Savi不時會從我上坡側高處冒出來、指示較好走的路線;頌恩有時砍草、有時用手機紀錄著昆蟲植物,作為步道生態資料庫;思鎔則在旁留意著我的情況。

和我同行的幾位青年,原本就很愛回部落。現在在日月潭工作的思鎔、在台中工作的Savi可能交通還方便一點,但連在高雄念書的頌恩,都時常在週末返家。Savi說,他確實喜歡回部落,在部落的感覺是自在、舒服的。硬要分析原因的話,Savi覺得或許是因為投97鄉道相當晚才開路,潭南被現代化入侵的較晚、也較少。

一起

「老實說,是在礦場的事件後,我才更開始想部落未來的發展」,思鎔先前曾在部落內一些有公共或服務性質的單位工作,但礦場事件擾動後,才讓他更進一步思考部落的發展。

在反礦的討論中,大家都想了更多。除此之外,西卡夫後來也帶了幾批人、參訪司馬庫斯,大家被司馬庫斯的團結、自主,以及對內、對外的規範感到震撼,並受到啟發。不過幾個年輕人彼此討論時,卻也時常相互提醒「我們不是司馬庫斯」:潭南有比司馬庫斯更多元的信仰,而青年們想要創造的,也很明確的是「潭南部落」的共同價值。

(攝影:王子豪)

當天的行程,在走了大概3小時後,迎來了一段更險峻的峭壁。帶頭的西卡夫和主席示意後面的人停下來,斜下切去探路;不久,兩人回來揮手要大伙調頭,「走不出來」。

我一直揣摩著主席用的動詞,「『走』不出來」。西卡夫似乎很不甘心,回到部落後,四處找人請教,一直碎念著「一定是走錯路了,應該從那邊上切才對」。倒是幾個青年,沒什麼受挫的感覺,熱絡討論著當天的心得、討論著隔天「慈恩塔步道」的行程、討論著接下來想在部落做的事。

「步道勘查」只是這群青年試圖打造部落價值的一部分。「我看了一些youtuber到部落觀光的影片,」駿勇說,但很多人對「唱歌、跳舞的原住民」是刻板印象,「布農族就沒有舞蹈啊!」。就算是布農族有著名的歌謠吟唱文化,「布農族歌謠的基本是『合唱』」,頌恩向我解釋著,除了少數的童謠以外,布農族歌謠多為複音合唱,在一個人起頭吟唱後,其他人緊隨應和。如果要發展,就需要有夠多的人「一起」才可以。

相比於一身狼狽的我,對這些青年來說,這趟行程似乎輕而易舉。不過他們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找到在自身、及長輩身上,那些既不陌生,但也稱不上熟稔的文化,同時還要能捲動更多年輕人、甚至整個部落一起參與進來。

一個禮拜後的週末下午,我的手機震動個不停。點開訊息,收到了一張參天大樹的照片,和一段段興奮的訊息「我們到回音谷了」、「很近也很快、路也很好走」、「真不愧叫回音谷,聲音很響亮」。

就算花了點時間,就算可能需要走過錯的路。路,還是被他們走出來了。

(攝影:王子豪)

(話題)舊礦諮商同意ing

挖土機

舊礦諮商同意ing

2023年6月21日,《礦業法》內容整理修正公布施行,過去已核定、未經諮商同意的礦業用地,一年內要補辦諮商同意;不過,所謂「補辦」,指的不是需要「辦理完成」,只需要有「提出申請」即可。

如今,修法一年之後,全台74個這樣的礦業用地,有的還在辦理中,有的已經通過整理表格。提出申請後,可以取消、延後;甚至於部落會議決議拒絕後,還可以再提出申請案例;所以雖然修法一年期限早已過去,到等舊礦補做諮商同意塵埃落定,還不之會到何時。

我們走訪了地礦中心、各鄉鎮公所,以及現在正在進行「諮商同意」的幾個部落,希望呈現出長期以來面對的礦業開發,以及既有的「諮商同意」制度裡,方方面面的問題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