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灣從《勞動基準法》實施之前,就有「基本工資」的制度,除了薪資水準在基本工資邊緣的勞動者外,它也決定了勞動市場中的最低的「替代勞動力」價格,也會間接影響薪資高於基本工資勞工的薪資水平,除此之外,基本工資也是許多社會保障制度,如勞工保險全職工作者「投保薪資級距」的參考基準,影響所及,不只是基本工資所直接保障的「邊緣勞動者」。

《勞基法》的預設,是「法定正常工時內」全職工作者的「最低月薪」規範;它的變動,直接影響的族群是月薪本來就在基本工資邊緣的人,最受到注意的,就是幾乎都是以基本工資作為薪資的移工,「調漲基本工資,讓外勞賺到」,這種歧視性的觀點,以及「脫鉤」之說,從來沒有停下來過,不過礙於國際勞工公約「平等待遇原則」,始終不敢用如「不具國籍者不適用基本工資」種方式,在法規上明目張膽地脫鉤。

但實際上,「脫鉤」早已存在多年,到目前為止,勞動部拒絕將家務工適用《勞基法》,導致家事移工薪資無法受到《勞基法》基本工資保障,目前,家事移工的工資,以勞政單位在認證契約時訂定,不受基本工資調整的影響;而產業(工廠、營建)移工則受《勞基法》基本工資保障,但因為勞動部對移工工資「含膳宿費」,僱主可以扣除(最高5,000元)的解釋,也已經實質與基本工資脫鉤。

除此之外,以「時薪制」為主的青年工作者、打工族,原本薪資就在基本工資左右,在難以享有月薪制工作者「週休」、「特休」等保障的情形下,《勞基法》以「月薪」為基本邏輯的計算方式,備受挑戰,在青年勞工團體的爭取下,2005、2012年,勞動部對基本工資「時薪」與「月薪」的折算公式,兩度做出調整;而2016年「法定正常工時」縮短,也影響到基本工資「月薪」的計算,這是近十餘年來,「基本工資時薪」爭議的重點。

還有一個潛藏不被注意到的問題,往往被社會忽略,那就是基本工資是「法定正常工時內全職工作者的最低薪資」,如果是透過超過法定正常工時工作,而領到超過基本工資的薪水,例如,每天工作9小時,週休1日,領到的「月薪」,其實是內含「加班費」與「休息日工資」在內,在扣掉之後,「正常工時」內的薪資往往是不到基本工資的,但此時,受雇者以為自己的薪水(如這樣可以領到2萬8),已經高於基本工資不少,這是對基本工資認識的一個普遍錯誤,在這個錯誤認識下,仍存在著大量依於基本工資的受雇者。

歷年來,基本工資都由勞動部(或行政院,有時候產生矛盾,如2012年的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下台事件)決定,雖然表面上有一個工商團體與全國性工會代表參與的「基本工資審議會議」,不過對於這個原本在勞資關係中屬於「零和」的議題,表面上的對話,不可能能形成真正的共識,參與審議的「全國性總工會」不具受到基本工資衝擊最大的「邊緣勞動者」代表性,也是一大問題。一直以來也都有依據各項經濟指標與社會最低生活水準,設定公式,或者制定「最低工資法」之類的題議,不過,始終沒有實際進入立法程序。

 

 

 

 

 

 

「基本工資」對於低薪的邊緣勞動者影響巨大,也由於它決定了「替代勞動力」的市場價格,而間接影響所有勞工的薪資,多年來,都是由政府在各種社會力量拉扯下做出決定,在勞資的零和關係下,「社會對話」只是空談;而「移工」與「時薪制」勞工的權益,向來是基本工資的兩大議題,但是,你真的了解「基本工資」嗎?你確定你的薪水符合「基本工資」嗎?花點時間了解一下吧。

財務及募款

項目 金額 人次
餘絀 2,142  
存款餘額 407,817  
定額捐款 128,708 272
單筆捐款 43,200 18
帶路博弈基金 170,422  

 

專題-話題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