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矯飾的金權城市 「恐怖份子」反制 重尋文化價值

焦點事件記者梁家瑋報導

「都市發展與文化政策應秉持『文化優先』原則」。

2014年11月,台北市市長候選人柯文哲曾這麼說;「讓文化領導施政,而不是短暫的、圖利少數人的經濟政策來領導文化,這個原則一定要守住」;上任後,選前承諾「全區保留」的南港瓶蓋工廠跳票、三井倉庫搬遷、新北投火車站無法回娘家,市長柯文哲甚至稱堅持文化價值的文化團體為「文化恐怖份子」,似乎完全忘了選前的「文化至上」承諾。

遭拆除後的南港瓶蓋工廠(資料來源:南港瓶蓋工廠守衛隊)

今年(2016)9月,南港瓶蓋工廠強拆週年,去年此時,柯文哲所說的「全區保留」正式跳票。柯文哲說,無法全區保留是因為土地不是市府的,「市長也不能搶奪人民土地」。到了今年7月,市府就以立院土地交換到了南港瓶蓋工廠土地,台北文資環境守護聯盟郁良溎表示,當時市府聲稱無產權,無法全區保留,結果現在為了「東區門戶計畫」中的大型國際會展中心,輕易就談成土地交換,可看出柯文哲根本是「選前文化優先,選後利益優先」。

「治理城市不是把外科醫師專長拿來做切割」,都市計畫學者楊重信說,台北市經過1、2百年來的發展,若要再發展,勢必面臨開發跟歷史保存的衝突,作為一個市長,應當在新開發與歷史保存之間取得平衡,「讓新發展跟舊有文化共存,這兩者之間是可以共生共榮的」。

回顧一下

新北投車站重組 逆轉現契機 回家路長 從頭說起…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梁家瑋

新北投車站的歷史樣貌 (資料來源:「回家吧!新北投火車站」粉絲頁)。

2月2日,在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召開的公聽會上,新北投火車站重組地點出現逆轉,局長林洲民當場表示將以民間推出的「原址微調案」進行試模擬,評估原址微調案實際上的交通可行性。在案子還在文化局手上的時候,局長倪重華一貫主張延續郝市府於七星公園中重組的方案,不過,他已於於1月14日請辭獲准;市府的態度是怎麼發生轉變的? 讓我們把時間慢慢的往回調,從頭說起....

老車站回家路漫漫

新北投火車站1916年建立,因為是北淡線最後一站,車站和月台間呈少見的T字型,代表這裡是列車終點站;1988年,新北投火車站隨著北淡線停止營運而走入歷史,隨後拆遷至彰化台灣民俗村供開放參觀;20多年後,新產權人日榮公司同意將新北投火車站無償捐贈台北市,新北投火車站終於可以「回娘家」。然而,新北投火車站要在哪重組卻成為一個爭吵不休的問題。

2014年,郝市府經兩次公民擴大會議後,擇定六個方案進行分析評估,並於該年10月的文資審議會議中,以「影響交通程度最低」為由,決定將新北投車站重組於離原址50公尺遠的七星公園中(也就是「D案」;下比較圖中,藍色位址)。文資團體對此大感不滿,認為重組後的新北投車站應盡量貼近原址。2015年6月28日,柯市府文化局召開公聽會,重新討論新北投車站重組地點。

在這一場公聽會上,文資團體認為新北投車站重組應貼近原址,地方里長、溫泉業者則較贊成維持「D案」。但在公聽會後,市府顧問張益贍直接宣布,市長柯文哲已決定延續原有方案,於七星公園中重組車站。文資團體批評市府此舉根本是「黑箱」,完全讓公聽會失去意義。倪重華則以「人人滿意是文化鄉愿」回應文資團體,並直接將「D案」送入都市發展局,都發局局長林洲民也是由此開始接手。

新北投車站重組位置比較圖(圖片來源:陳柏翰)

林洲民在2日的公聽會上表示,7月召開的都市設計委員會中,多數委員認為文化局送入都發局的「D案」並沒有清楚說明如何維護受保護樹木(比較圖中「D案」右上方白色圓圈處),建築物與公園步道系統的關係也沒交代清楚,當時的共識是不讓「D案」通過。在幾番研議後,11月17日提出都發局案(比較圖中紫色的「A+D案」),計畫將重組位置由D案向東移20公尺、向北移8公尺,以避開受保護老樹。

都發局更改方案的同時,北投民間力量亦不斷投入新北投車站重組議題。北投青年陳柏翰等關心北投文資的夥伴一同發起「回家吧!新北投火車站」行動,提出「原址微調案」(比較圖中紅色倒L型位址)。透過一連串的街頭宣講、政策倡議、辦非官方說明會,他們希望以儘可能符合原有風貌的方式,讓新北投火車站真正回家。

新北投車站原址微調案模擬圖 (資料來源:「回家吧!新北投火車站」粉絲頁)。
「原址微調案」的路型 (資料來源:「回家吧!新北投火車站」粉絲頁)。

完整恢復月台、軌道,並保留老樹

在接受本社記者訪問時,陳柏翰表示,都發局(「A+D」)案出來後,馬上遭受相當大的批評,不管是文資工作者、里長都不喜歡這個案子。他說,都發局案不僅車站會被建築物擋住,且因受保護老樹位於月台位置處。如果要重蓋月台,就勢必須移動受保護老樹。

陳柏翰也解釋為何「原址微調案」不完全在原址,卻仍能保有原址精神。重點是,如何維持火車站的空間文化意涵,保有它跟地景的呼應關係。他說,D案或都發局案,都因受保護老樹的緣故無法重建月台。在眾方案中,只有原址微調案能重建月台,有月台、火車鐵軌後,車站才有鐵道文化價值。他也指出,北投人對火車站的印象就是,車站在北投公園對面,一出車站就看到公園。原址微調案能做到這點,但如果將車站移到七星公園中,出車站後因建物遮蔽會看不到公園,車站就失去了它跟北投公園的呼應關係。

陳柏翰強調,若是想要新北投火車站有歷史建物的身分,「必須有歷史上的意涵跟相關的空間文化在上面」。他說,如果建築物要在歷史上有定位,它在某種程度要與歷史上的元素有關。但將車站移至公園後,無法重建月台跟鐵軌,不僅不算鐵道文化,車站和歷史的關聯變成僅限縮到車站本體的尺寸與形式。而在失去月台、軌道後,車站跟地景又沒有呼應,它要如何取得文資身分? 「是不是還有歷史的價值和定位?」。

2日公聽會,現場的討論也呼應著陳柏翰的說法。鐵道文化協會羅文德表示,「沒有車站月台、鐵軌的木造建築物就不是鐵道文化的車站」,若要以鐵道文化申請文化資產,有車站月台、鐵軌是基本條件,七、八前的華山車站就是因為要件無法達到而被文化局否決。「BATTAO自主行動聯盟」的蕭文杰說,「拿不到文資身分,放在公園中就是違建」,隨時都可能面臨拆除的命運。

謝佩霓:概括承受、不切割

林洲民則表示,他最喜歡都發局方案,但這個方案確實有其問題,因為它「沒有軌道跟沒有月台」。林洲民說,市長柯文哲對此的立場是「不要做59分,要做95分」,意思就是要做對,不要趕著完成。於是,柯在公聽會前幾天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希望以交通可行性評估的方式,科學評估「原址微調案」實際上的操作可能性。林洲民表示,市府將於3月以原址微調案進行為期兩週到一個月的交通模擬測試,測試後再重啟討論,期望能客觀地解決各方的疑慮。

倪重華的繼任者、當天第一天上任的文化局局長謝佩霓,面對過去文化局爭議時說,「我會概括承受所有事情,我從來不是一個切割,或是逃避的人」。她說,過去北投人因車站重組位置而撕裂,但這些陣痛都必須過去。看似對立,其實是在磨合。希望大家再給文化局時間,文化局會「溝通溝通再溝通」,試著給大家一個更妥切的方案。公聽會就在謝佩霓的話語中結束,剩下的,就等年後的交通模擬測試。新北投火車站的爭議,仍在繼續上演中。

來表決要不要表決!挾「民意」 北市府再推新北投車站遷移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梁家瑋報導

前情提要

關於新北投火車站重組的始末與爭議,可參考:〈 這篇報導

5月2日,新北投火車站重組案再度舉行公聽會。會議中各方對車站重組於近原址處或七星公園中並未達成共識,雖數度交鋒,但交集不大。發言結束後,公聽會主席、台北市副市長陳景峻忽然表示將進行「表決」,但因文資團體議抗議,陳景峻在表決前先進行「是否贊成表決的表決」。最後,陳景峻表示現場贊成放置於七星公園中的人較多,會依此結果送市府文化局、都發局做考量。

今年(2016)2月,新北投車站重組案舉行公聽會,都發局局長林洲民表示將進行試模擬,評估重組後對交通的影響(相關報導);4月中,北市府在原址微調案(微調A案)及都發局案(A+D案,後稱微調D案)處擺放大型模型,進行交通評估。原址微調案會改變現有路型,都發局案則是將新北投車站擺放在七星公園中。

有哪些方案呢?
圖片來源:陳柏翰

2日的公聽會,北投幾乎所有里的里長都動員參加。里長們不斷強調交通改變造成的影響與危險性,建議新北投車站應重組於七星公園中;文資團體則強調文資的原址精神,並表示車站要擺在原址微調案的位置,才有可能重建鐵軌,取得文資身分。關於交通,文資團體表示應以車就人,從整體交通規劃來做考量。

發言結束後,陳景峻忽然表示「議程結束不代表這個案子就這樣結束」,接著將進行表決。文資團體抗議不符議程,陳景峻說,「這是行政裁量權」、「我要拿回去做建議不行嗎?」,並要「想要表決的請舉手」。但贊成表決的人數尚未清點出來,陳景峻看很多人舉手,就說「有贊成嘛」,直接針對新北投車站重組位置進行表決。現場大多數里長舉手贊成車站重組於七星公園中,陳景峻說,「公共議題要聽在地聲音」,他會將「北投人」的意見帶回去,請文化局、都發局用此結果做考量。

會後,都市計畫學者楊重信痛批,不管是說明會、公聽會、聽證會,都是政府主辦,聽取各方意見,並一一回復民眾意見,沒有現場表決的。他說,雖然今天政府最後使用表決,但就程序上來說仍是聽取意見性質,最後仍需由政府做出政治決策。

三井案再卡關 鄧家基:架平台討論 講輸了別再來咆嘯

三井倉庫第三次文資審議委員會。都發局局長林洲民多次發言強調遷移可行。(攝影:梁家瑋)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梁家瑋報導

3月16日,台北市文資審議,市府想力推三井倉庫拆遷,但遭文資委員擋下(相關報導),而今天(3/30),副市長鄧家基又企圖於他自己主持的文資會議中闖關,但是又被攔下,無法做出結論;最後鄧家基表示,三井案一直如此下去也不是辦法,要有個截止時間,下次會議前要將所有方案提出。並裁示文化局成立平台,邀所有人進入,大家可以在平台辯論,「在平台上講輸了就不能在會場再來咆嘯」,「我們來證明誰最愛文資」。

在16日的文資審議中,最後篩出「都發局」、「原地保留(第五案)」、「現況優化(民間版)」三案,在今天會議中,文化局就三案提出說明時,批判其他兩案,力推「都發局(遷移)案」。市議員許淑華批評市府給議會的資料不清楚,她說,當初議會審預算時,因市府說不遷移三井倉庫有重大交通衝擊才讓他通過,但後來市府給的交通衝擊資料非常粗略,無法說明具體的衝擊情形。

而文資委員的意見,落差也極大,有人贊成都發局案;也有人認為要繼續討論,不要那麼快做結論,或者認為資料還不夠詳細,不好判斷。在市府強推「遷移」的氣氛下,會議壓力極大,文化局長謝佩霓終於出席了,而且也不再沒有聲音(相關報導),說了講了五分鐘,沒有明確表達立場。而文資委員黃英霓表示,上次會議後,市府透過兩位人士跟她「溝通」,甚至有人傳Line給她說「柯P很生氣喔,你都不配合」。

最後,鄧家基仍打算要用「都發局案」作為「共識」闖關,然後加個「但書」,如果未來大家覺得不好,還是可以推翻。許多委員不願為「共識」背書,提議用表決,至少多少人贊成保留、多少人同意遷移能顯示出來。最後鄧家基未用「表決」的方式決議,唯一的進展,只有「成立平台」;鄧家基說,文化局下週成立平台,大家可以在平台持續討論,民間團體「要說多久都可以」。

 

四度硬闖文資審議 520北市府拗過遷三井

台北市副市長鄧家基(中)多次想做出「多數共識」失敗後,今日終於做出同意三井遷移的結論(攝影:梁家瑋)

前情提要

三井案 文資團體:北市府「白色霸凌」

文資團體赴台北市政府抗議柯市府「白色霸凌」。(攝影:侯百千)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侯百千報導

4月1日,台北文資環境守護聯盟至台北市政府前召開記者會,對3/30,文資審議會議中,對三井倉庫遷移案討論中諸多問題,提出批判。他們指出,當日會議,副市長鄧家基多次意圖使用共識決,強推市府方案,是無視利益迴避,以行政權強壓文資委員的舉動。在過程中又不斷以更改會議規則的方式,打壓民間團體,會議結尾,更以毫無實質保障的「請文化局架設公民平台」做為結論,北市府諸多蠻橫行為宛如「白色霸凌」。

在3月9日文資審議第一次審查三井案時,聯盟收到了載明「列席」開會的通知,沒想到在現場,還是僅能在由玻璃隔開的「旁聽席」,無法實際參與會議,僅能登記發言3分鐘。而30日的會議中,市府更改發言規則,將登記發言臨時被改為「協調發言」,並限制5人,每次3分鐘,新事證也由文資委員與議員才得以舉證。當日無法進入會場又被限制發言的文資團體在現場隔窗抗議,卻被會議主席鄧家基指責「不遵守遊戲規則」。

文資團體代表林奎妙說,從諸多現象看來,不停在破壞規則的是柯市府自己。自去年9月南港瓶蓋事件後,文資審議會議開放參與,才讓會議的問題得以一一浮現,而三井案也僅是過去一年多來眾多文資爭議之縮影。

而在上次會議結論,因為文資委員強烈反彈,讓結論成為沒有共識的共識,僅決定在未來1到2周展開「公民平台」讓各方意見討論「看誰比較愛文資」。對此,聯盟質疑,「公民平台」若不先行說明程序,又由主推西區門戶計畫的市府局處主導,則又僅是一「虛」的公民平台,籲柯市府切勿只為消除異音,打發了事。而「公民平台」究竟如何架設?程序如何?市府僅表示目前一切還未確定,內部還在討論中。

媒體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支持度,將出現「死亡交叉」;近日,市府對颱風假補班問題、隨機殺童事件後,處理精障者的態度;更重要的,再度引發強拆疑慮的「公辦都更」,三井遷移案則將柯市府在選舉及勝選之初,利用「iVoting」等表面的形式,塑造「公開、參與」的形象,出現重大的考驗。

三井案再卡關 鄧家基:架平台討論 講輸了別再來咆嘯

三井倉庫第三次文資審議委員會。都發局局長林洲民多次發言強調遷移可行。(攝影:梁家瑋)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梁家瑋報導

3月16日,台北市文資審議,市府想力推三井倉庫拆遷,但遭文資委員擋下(相關報導),而今天(3/30),副市長鄧家基又企圖於他自己主持的文資會議中闖關,但是又被攔下,無法做出結論;最後鄧家基表示,三井案一直如此下去也不是辦法,要有個截止時間,下次會議前要將所有方案提出。並裁示文化局成立平台,邀所有人進入,大家可以在平台辯論,「在平台上講輸了就不能在會場再來咆嘯」,「我們來證明誰最愛文資」。

在16日的文資審議中,最後篩出「都發局」、「原地保留(第五案)」、「現況優化(民間版)」三案,在今天會議中,文化局就三案提出說明時,批判其他兩案,力推「都發局(遷移)案」。市議員許淑華批評市府給議會的資料不清楚,她說,當初議會審預算時,因市府說不遷移三井倉庫有重大交通衝擊才讓他通過,但後來市府給的交通衝擊資料非常粗略,無法說明具體的衝擊情形。

而文資委員的意見,落差也極大,有人贊成都發局案;也有人認為要繼續討論,不要那麼快做結論,或者認為資料還不夠詳細,不好判斷。在市府強推「遷移」的氣氛下,會議壓力極大,文化局長謝佩霓終於出席了,而且也不再沒有聲音(相關報導),說了講了五分鐘,沒有明確表達立場。而文資委員黃英霓表示,上次會議後,市府透過兩位人士跟她「溝通」,甚至有人傳Line給她說「柯P很生氣喔,你都不配合」。

最後,鄧家基仍打算要用「都發局案」作為「共識」闖關,然後加個「但書」,如果未來大家覺得不好,還是可以推翻。許多委員不願為「共識」背書,提議用表決,至少多少人贊成保留、多少人同意遷移能顯示出來。最後鄧家基未用「表決」的方式決議,唯一的進展,只有「成立平台」;鄧家基說,文化局下週成立平台,大家可以在平台持續討論,民間團體「要說多久都可以」。

 

移或不移?

都發局遷移方案

民間版原地保存方案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梁家瑋報導

三井倉庫遷移案5月20日進行第4次文資審議。各方在遷移或原地保存上仍爭論不休,文資委員會主委、副市長鄧家基原本計畫再度欲藉「多數共識」名義,做出贊成遷移三井倉庫的結論;但多名委員不願背「同意遷移文資」的黑鍋。幾經拉扯後,三井案終於如市府所願,以「遷移」作結。

鄧家基裁示的結論,是尊重2012年文資會的「附帶『決議』」,這個「決議」,說的是三井倉庫「建物所在地區仍應以型塑北門意象為重點進行考量,後續應配合該計畫與周邊古蹟群活化發展,以及都市發展與交通規劃等議題,研議最適合之保存模式」(參考)。

在北市府文化局自己的登錄資料中,也稱2012年文資會的那段話為「附帶建議」,而非「決議」,但市府卻堅持以此作為遷移三井的依據。(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不過,主張原地保存的搶救北北三聯盟認為,當年文資會的這段話,只是「建議」,而非「決議」,市府卻依此做出「三井倉庫可配合北門周邊計畫遷移」的決定,「那這個多次審議、一次公聽會的過程又算什麼?」。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時,副市長林欽榮就將這個「附帶建議」改稱「附帶決議」,並將其詮釋為三井可因北門發展規劃而遷移,依此做出遷移結論;後續多次文資會召開時,文化局也都引用,論證「遷移」的正當性。

上次文資會議(3/30),鄧家基裁示先進行公聽會辯論,再繼續討論三井遷移或保留案。5月4日,北市府召開公聽會,納入聽證精神,由市府方、民間團體分別就各自贊成的都發局案(遷移,方案二)與民間自提案(原地保存,方案十一)進行辯護,並邀請專家學者提出專業意見,辯論近4小時,雖在文資價值、交通、北門廣場等議題達成一些共識,仍有許多爭議尚未釐清,留待文資委員會討論。

20日的文資委員會主要聚焦討論交通影響,包含公聽會當天新出現的路型方案(北門廣場北邊6車道、南邊1車道)是否可行、忠孝西路車流量能否減量、需多少車道才能負擔交通流量等。文資委員米復國表示,在場文資委員都不是交通專業,交通數字全來自交通局,建議回到都委會,由都計委員討論是否能在10年內達成交通減量,若無法,再來確定三井倉庫遷移。

所有委員發表完意見後,鄧家基仍如前幾次文資委員會,希望由他裁定「多數共識」,不願進行表決。他說,以委員發言狀況跟過去討論,「多數共識」為方案二,將以此作為結論。但鄧家基做出「結論」後,多名委員表示意見,有委員認為這不算「多數共識」;有委員認為鄧家基的舉動,是意圖強行通過市府方案;有委員認為文資委員的原則還是文資價值,若要文資委員做出遷移的結論,對委員傷害太大,最大讓步是回到2012年文資委員會的「附帶建議」。最後,鄧家基裁示,今日結論為「尊重」2012年三井登錄歷史建築的「決議」,三井倉庫可暫時移置保存。

然而,柯文哲做的並不是如此,南港瓶蓋工廠之後,台北市文資相繼淪陷。去年10月,嘉禾新村僅3棟建物列為歷史建築,隨時面臨強拆;新北投火車站「回娘家」,在地青年原本提出兼顧交通與文資的方案,今年5月,市府決定配合地方勢力,副市長陳景峻甚至無視議程,以「來表決要不要表決」強推車站遷移案;為了西區門戶計畫,北市府強推三井倉庫遷移,甚至曾傳出北市府威脅文資委員,最終市府硬將過往「建議」拗成「決議」,順利做成遷移三井倉庫結論。

在文資會議、審議中,都可看到,交通、文化…都只是市府達成目的的手段。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說,對市府來說,交通數據只是一個參數,可以按照市長、地方派系的意願調來調去,而不是從專業角度思考,到底台北交通應有怎麼樣的長遠布局,未來市民才有好的生活空間。

文資會議討論三井遷移與否時,市府不斷高舉「北門價值」;搶救北北三成員林奎妙表示,4月時,北門週邊挖到遺構,當時都發局對此大肆宣揚,想要以此突顯北門的重要,證成三井倉庫遷移的正當性。但從三井倉庫遷移案通過至今,發掘到遺構所挖掘的坑洞,完全沒處理,也沒進行保存,現在已變成一個垃圾場。她痛批,「整個北門遺址、北門計畫,到底是為了『文化』還是『西區門戶計畫』?」

成垃圾場的北門遺址(資料來源:搶救北北三)

在這些事件中,應該力保文化價值的文化局無能為力,僅能不斷舉辦各種活動,宛若成為台北市的康樂股長,如最近文化局力推的「白晝之夜」,號稱為近年最大型的藝術活動,將在10月1日以藝術、光影重新演繹台北最具歷史意義的西區城市景觀;而為了反制市府,並將文化價值帶回來,台北文資守護聯盟也預計在10月1日傍晚舉辦「白咒之夜–城區文資慘案與流動論壇」,下午4點從舊市議會出發,途經台汽西站、三井倉庫、北門郵局,希望能凝聚民間共識,反對台北成為一個完全以開發為導向的「金權城市」。

白咒之夜-城區文資慘案與流動論壇(資料來源:台北文資守護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