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四度硬闖文資審議 520北市府拗過遷三井

台北市副市長鄧家基(中)多次想做出「多數共識」失敗後,今日終於做出同意三井遷移的結論(攝影:梁家瑋)

前情提要

三井案 文資團體:北市府「白色霸凌」

文資團體赴台北市政府抗議柯市府「白色霸凌」。(攝影:侯百千)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侯百千報導

4月1日,台北文資環境守護聯盟至台北市政府前召開記者會,對3/30,文資審議會議中,對三井倉庫遷移案討論中諸多問題,提出批判。他們指出,當日會議,副市長鄧家基多次意圖使用共識決,強推市府方案,是無視利益迴避,以行政權強壓文資委員的舉動。在過程中又不斷以更改會議規則的方式,打壓民間團體,會議結尾,更以毫無實質保障的「請文化局架設公民平台」做為結論,北市府諸多蠻橫行為宛如「白色霸凌」。

在3月9日文資審議第一次審查三井案時,聯盟收到了載明「列席」開會的通知,沒想到在現場,還是僅能在由玻璃隔開的「旁聽席」,無法實際參與會議,僅能登記發言3分鐘。而30日的會議中,市府更改發言規則,將登記發言臨時被改為「協調發言」,並限制5人,每次3分鐘,新事證也由文資委員與議員才得以舉證。當日無法進入會場又被限制發言的文資團體在現場隔窗抗議,卻被會議主席鄧家基指責「不遵守遊戲規則」。

文資團體代表林奎妙說,從諸多現象看來,不停在破壞規則的是柯市府自己。自去年9月南港瓶蓋事件後,文資審議會議開放參與,才讓會議的問題得以一一浮現,而三井案也僅是過去一年多來眾多文資爭議之縮影。

而在上次會議結論,因為文資委員強烈反彈,讓結論成為沒有共識的共識,僅決定在未來1到2周展開「公民平台」讓各方意見討論「看誰比較愛文資」。對此,聯盟質疑,「公民平台」若不先行說明程序,又由主推西區門戶計畫的市府局處主導,則又僅是一「虛」的公民平台,籲柯市府切勿只為消除異音,打發了事。而「公民平台」究竟如何架設?程序如何?市府僅表示目前一切還未確定,內部還在討論中。

媒體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支持度,將出現「死亡交叉」;近日,市府對颱風假補班問題、隨機殺童事件後,處理精障者的態度;更重要的,再度引發強拆疑慮的「公辦都更」,三井遷移案則將柯市府在選舉及勝選之初,利用「iVoting」等表面的形式,塑造「公開、參與」的形象,出現重大的考驗。

三井案再卡關 鄧家基:架平台討論 講輸了別再來咆嘯

三井倉庫第三次文資審議委員會。都發局局長林洲民多次發言強調遷移可行。(攝影:梁家瑋)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梁家瑋報導

3月16日,台北市文資審議,市府想力推三井倉庫拆遷,但遭文資委員擋下(相關報導),而今天(3/30),副市長鄧家基又企圖於他自己主持的文資會議中闖關,但是又被攔下,無法做出結論;最後鄧家基表示,三井案一直如此下去也不是辦法,要有個截止時間,下次會議前要將所有方案提出。並裁示文化局成立平台,邀所有人進入,大家可以在平台辯論,「在平台上講輸了就不能在會場再來咆嘯」,「我們來證明誰最愛文資」。

在16日的文資審議中,最後篩出「都發局」、「原地保留(第五案)」、「現況優化(民間版)」三案,在今天會議中,文化局就三案提出說明時,批判其他兩案,力推「都發局(遷移)案」。市議員許淑華批評市府給議會的資料不清楚,她說,當初議會審預算時,因市府說不遷移三井倉庫有重大交通衝擊才讓他通過,但後來市府給的交通衝擊資料非常粗略,無法說明具體的衝擊情形。

而文資委員的意見,落差也極大,有人贊成都發局案;也有人認為要繼續討論,不要那麼快做結論,或者認為資料還不夠詳細,不好判斷。在市府強推「遷移」的氣氛下,會議壓力極大,文化局長謝佩霓終於出席了,而且也不再沒有聲音(相關報導),說了講了五分鐘,沒有明確表達立場。而文資委員黃英霓表示,上次會議後,市府透過兩位人士跟她「溝通」,甚至有人傳Line給她說「柯P很生氣喔,你都不配合」。

最後,鄧家基仍打算要用「都發局案」作為「共識」闖關,然後加個「但書」,如果未來大家覺得不好,還是可以推翻。許多委員不願為「共識」背書,提議用表決,至少多少人贊成保留、多少人同意遷移能顯示出來。最後鄧家基未用「表決」的方式決議,唯一的進展,只有「成立平台」;鄧家基說,文化局下週成立平台,大家可以在平台持續討論,民間團體「要說多久都可以」。

 

移或不移?

都發局遷移方案

民間版原地保存方案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梁家瑋報導

三井倉庫遷移案5月20日進行第4次文資審議。各方在遷移或原地保存上仍爭論不休,文資委員會主委、副市長鄧家基原本計畫再度欲藉「多數共識」名義,做出贊成遷移三井倉庫的結論;但多名委員不願背「同意遷移文資」的黑鍋。幾經拉扯後,三井案終於如市府所願,以「遷移」作結。

鄧家基裁示的結論,是尊重2012年文資會的「附帶『決議』」,這個「決議」,說的是三井倉庫「建物所在地區仍應以型塑北門意象為重點進行考量,後續應配合該計畫與周邊古蹟群活化發展,以及都市發展與交通規劃等議題,研議最適合之保存模式」(參考)。

在北市府文化局自己的登錄資料中,也稱2012年文資會的那段話為「附帶建議」,而非「決議」,但市府卻堅持以此作為遷移三井的依據。(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不過,主張原地保存的搶救北北三聯盟認為,當年文資會的這段話,只是「建議」,而非「決議」,市府卻依此做出「三井倉庫可配合北門周邊計畫遷移」的決定,「那這個多次審議、一次公聽會的過程又算什麼?」。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時,副市長林欽榮就將這個「附帶建議」改稱「附帶決議」,並將其詮釋為三井可因北門發展規劃而遷移,依此做出遷移結論;後續多次文資會召開時,文化局也都引用,論證「遷移」的正當性。

上次文資會議(3/30),鄧家基裁示先進行公聽會辯論,再繼續討論三井遷移或保留案。5月4日,北市府召開公聽會,納入聽證精神,由市府方、民間團體分別就各自贊成的都發局案(遷移,方案二)與民間自提案(原地保存,方案十一)進行辯護,並邀請專家學者提出專業意見,辯論近4小時,雖在文資價值、交通、北門廣場等議題達成一些共識,仍有許多爭議尚未釐清,留待文資委員會討論。

20日的文資委員會主要聚焦討論交通影響,包含公聽會當天新出現的路型方案(北門廣場北邊6車道、南邊1車道)是否可行、忠孝西路車流量能否減量、需多少車道才能負擔交通流量等。文資委員米復國表示,在場文資委員都不是交通專業,交通數字全來自交通局,建議回到都委會,由都計委員討論是否能在10年內達成交通減量,若無法,再來確定三井倉庫遷移。

所有委員發表完意見後,鄧家基仍如前幾次文資委員會,希望由他裁定「多數共識」,不願進行表決。他說,以委員發言狀況跟過去討論,「多數共識」為方案二,將以此作為結論。但鄧家基做出「結論」後,多名委員表示意見,有委員認為這不算「多數共識」;有委員認為鄧家基的舉動,是意圖強行通過市府方案;有委員認為文資委員的原則還是文資價值,若要文資委員做出遷移的結論,對委員傷害太大,最大讓步是回到2012年文資委員會的「附帶建議」。最後,鄧家基裁示,今日結論為「尊重」2012年三井登錄歷史建築的「決議」,三井倉庫可暫時移置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