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對等關稅

二戰後,美國建立全球分包的代工體系,本身成為世界市場,產業鍊外移,因此產生巨大貿易逆差,川普認為各國對美不公平貿易,以關稅為武器,要調整這種現象,並深化與中國的博奕。

對等關稅來了!

對等關稅是用2024年美國對各國的「逆差」除「進口金額」計算,如果沒有超過10%,徵收10%「基準關稅」;如此,關稅最重的是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亞洲與非洲出口導向國家,稅率達30%到50%。尤其是被川普視為最主要對象的中國(歐盟也以報復回應,但卻也被暫緩),以其對抗的態度為由,由34%增加到125%;其餘國家在4/10宣佈暫緩後,暫時維持10%的稅率。

此外,美國這次計算各國逆差時,並沒有將其年年順差,且在不斷擴大的「服務業貿易」記入,只呈現「美國向世界買了什麼」,沒有呈現「美國向世界賣了什麼」;而從川普第一任、拜登時代,到川普第二任,還有許多項目是用「301條款」、「232條款」課徵,這些與「對等關稅」法律依據不同的關稅,也具有不同的意義。

對等關稅怎麼算?
白宮有提一個公式,但實際上計算方式很簡單,就是拿2024年各國的逆差除進口金額,想了解公式 看這裡
各國關稅知多少
川普大開地圖砲,對世界各國的關稅各是多少?用一張世界地圖,以及表格,完整呈現的各國稅率看這裡
骯髒十五國
公佈前,曾猜測美國前大15貿易夥伴,為骯髒15國,想了解台灣的關稅和逆差和別人的比較 看這裡
更多的川普關稅
將關稅武器化,是川普一貫主張,我們整理了從他上一任期,到這個任期所有對外增加關稅的政策 看這裡
服務業貿易
在計算各國逆差的時候,美國並沒有把年年順差,且逐漸擴大的服務業貿易記入,數字看這裡

對台灣的影響

台灣最不利的地方,是因2018年中美貿易戰,台商回流,讓台灣對美出口大增,2023年之後,又因為AI產業爆發式成長,高價又大量的AI伺服器等電子商品,逆差大幅增加;突顯美中對抗下,台灣不僅僅作為地緣上,更是「非紅供應鍊」前緣地位的特性。

對於川普來說,「關稅」是一個簡化的語言,他對各國「不公平貿易」的指責,還包括了各種所謂非關稅貿易壁壘、市場准入限制、匯率操縱行為…等,因此在關稅的重壓下,台灣面臨威脅,可能指向農業保護、食品安全、健保制度…等等。

逆差爆發式成長
列出從2005到2024年,20年間美國對台逆差的數據,可以看到2018年、2023年兩段快速的增加 看這裡
最不能失去的
整理2025年美國貿易障礙調查報告台灣篇,列出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有許多台灣最不該會的東西 看這裡

對美國,關稅的意義

貿易是美國立國的基礎,關稅問題更涉及其內部在地緣、產業上的衝突,因此歷史上,把關稅議題列為國會的重要職權,但1930年代後,轉為以「關稅互惠」換取出口的策略,授權總統進行貿易談判。

但隨著進入冷戰結構,與美國深度介入全球地緣衝突下,總統利用各種緊急狀態,採取各項經濟措施的行為,也引發了憲法爭議,2008年後,更頻繁超越「互惠」這一個授權的初衷,利用總統職權,經貿措施「武器化」,川普的對等關稅是一系列漸變的結果,也是這個發展的極致表現。

川普的法律依據
2018年川普第一屆的貿易戰,到2025年的對等關稅,各項措施的法律依據都不同,整理看這裡
說好的民主呢?
對等關稅產生總統緊急命令權濫用濫用問題,也挑戰三權分立,與美國的民主體制 看這裡
貿易授權
關稅本屬美國國會的權力,1930年代後,轉為授權總統,漸漸從互惠到武器化的過程看這裡
事件頁
帶路博奕

帶路博奕計畫

我們希望描繪「大國博奕」時代下,全球資本主義的發展樣貌,因此設定了「帶路博奕計畫」,作為帶狀性、長期關注國際局是的切入點;對於這個議題設定來說,川普的「對等關稅」無疑完全進入它的守備範圍。

除了日常性關注全球的變化之外,這個計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份,是以中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主的出國現地採訪計畫,希望從各國草根群眾的位置,來審視這個時代全球化與區域競合的樣貌。

這幾年下來,出國採訪的工作,也略有一些累積。

要看出國採訪的成果由此進

財務及募款

項目 金額 人次
餘絀 38,970  
存款餘額 522,164  
定額捐款 133,218 274
單筆捐款 44,800 15
帶路博弈基金 217,840  

 

整理
鋼廠

鋼鋁貿易戰

2018年3月,在川普的上一個任期之初,依據美國《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宣布對鋼(25%)、鋁(10%)及其衍生品徵收關稅。打開了貿易戰的序幕,一直到2025年,宣佈對等關稅為止,對包括台灣在內的部份國家,仍然維持這個關稅稅率。

川普第二任時,2025/3/12,再度依據「232條款」增加鋼鋁關稅,並取消之前對部份國家的豁免;從鋼鋁關稅,我們可以窺見川普以關稅作為武器的初始想法和企圖,而2018年,我們的〈美國鋼鋁貿易戰〉一文,把前因後果,做了一個完整的交待。

全文由此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