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子豪
山里部落位於花蓮卓溪鄉豐坪溪河畔,是與這條河流最密切的聚落之一,許多部落族人仍承續著打獵文化。除了上山打獵以外,溪谷也是部落族人經常使用的獵場。
世豐水電諮商同意:
- 2022/11/12〈世豐水電諮商同意投票 眾部落拒媒體 結果疑似已通過〉
- 2022/11/15〈世豐水電部落投票 大局似已定 爭議仍叢生〉
- 2022/12/11〈太平部落否決 另五關係部落已同意 世豐諮商同意仍通過 〉
這個晚上,幾名部落的獵人,帶著我們一些紀錄者們,到溪谷打獵。「這邊有個大石頭,以前走到這邊,常在這邊直接躺在石頭上休息」,獵人熟稔的向旁一指介紹。我望了望,沒看到巨石,問道「石頭是被沖走了嗎」?
獵人踏了下腳作回應「被砂子蓋在下面了」。
豐坪溪,是秀姑巒溪的第二大支流,也是台灣少數幾乎沒有人工構造物的河川;但一起位於豐坪溪上的水電廠計畫,正如火如荼的推進中,打算在這裡蓋兩座攔河堰、打兩條引水隧道。
這些工程,將阻礙河川自由流動、改變天然川流狀態,不只會影響生態,也將影響著週遭聚落的生活,甚至隨著河道灘地被淹沒後,更將衝擊週遭部落獵人文化的傳承延續。
看著獵人腳下消失在泥沙裡的巨石,我想,以這樣的泥砂量,真的蓋了水電廠,壽命又有多久?
豐坪溪輸砂量大、流量大、豐枯期水量差異也大。由上鳥瞰,大彎不絕,環抱著幾週遭幾個聚落;沿著溪谷走,則會見到多變的水道,不時需要橫渡溪水、涉水到另一側的灘地才能繼續前行。
涉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幾次的過河,都是經驗老道的獵人肩上負著重物,一手舉著我們的器材、一手「拎」著我們過河。返程的最後一趟,我想自己試試,但就在最後一段身形不穩之際,一名獵人迅速移至我身旁、接過了我高舉在手上的相機,並讓我如願而狼狽的撲跌進水中。爬回岸上,一邊走著,衣物漸乾,也一邊指點著剛剛我渡河時的步伐出了什麼問題。
相較之下,山上的情況有著更多的風險。除了有可能跌落的地形外,在狹小的獵徑上,如果遇到搏死一鬥的困獸,更是危險。
我看見走在前頭的 Lawsi 微微轉了頭,好像在說話,不過豐坪溪唰啦啦的水流掩蓋掉了話語聲。加快了步伐、追身到 Lawsi 身旁,才聽清楚他的話「下一個渡河口,我們過去就好;你們回頭找地方休息等一下」。
這些都是 Lawsi 將溪谷,稱為獵人「新手村」的原因。「如果我們在山上,像這樣在講話,老獵人就會開罵了」,溪谷的溪水聲,不只可以掩飾不熟練的腳步聲,也會壓掉講話的聲音,所以 Lawsi 可以不斷的向身旁的紀錄者說明;而當資深獵人在帶年輕人打獵時,也可以隨時教導傳承。
「我外公是全職獵人,小時候自然就會想跟著打獵」Lawsi 第一次打獵是十歲。在他的想法裡,部落族人每個人都是獵人,只是有沒有要拾起、什麼時候拾起這個身份而已。
沿途,我最常聽到的不是什麼獵人豐功偉業,反而是他們都曾被罵到狗血淋頭的故事。「打到獵物不難,拿得回去才算數」,在山里部落的文化中,獵物受傷逃跑而死在山中、或獵物掉到拿不到的地方、或讓獵物死在陷阱中…這些都是會被痛斥的大忌。或許正因為部落持續傳承、並實踐著獵人文化,才能有這些挨罵的故事。
- 2022/11/10〈花蓮世豐水電爭議再起 新的資本 攪動陳年舊案〉
「如果河道被淹沒,我們就沒有這麼好的地方帶新手獵人學習」Lawsi 說,「如果世豐水電廠開發下去,至少會出現一代的空窗期」。1999年通過環評的世豐水電計畫,因為資金不到位而一直擱置著,直到郭台強的正崴集團註釋在2019年注資接手。
郭台強的正崴集團近年全力搶進「再生能源」的開發,參閱條目〈正威集團的再生能源項目〉
一個開發案,可以擺二十年、等到有財團有興趣投資;但一脈文化的傳承,如果中斷了十年、二十年呢?
「這個文化可能就消失了吧」,Lawsi 喃喃地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