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時間軸
內容摘要
- 2022/7/27〈大開發主義下,用電「測不準」的窘境〉
- 2022/7/26〈經濟部交供需報告 用電爆增 尖峰負載一估就錯〉
- 2021/5/12〈經濟部公佈電力供需報告 缺關鍵數字〉
- 2021/5/6〈能源轉型 樓之既傾〉
【相關數據】
7/22,經濟部公佈〈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公佈之前,今年(2022)的尖峰負載,就已經超過了報告的預測,在電力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歷年經濟部對於各項用電量預估的數字,都呈現一個「測不準」的情況。
這邊,我們特別注意到了實際上「尖峰負載」與預估之間的落差,這個數字,代表著我們要為這個一年中用電量最大的時刻,準備多少電力設備,也代表著現在老舊的機組能否除役,或者我們可以少蓋多少新的機組。
以2018年公佈的(民106年)「供需報告」預估的2025年尖峰負載40,323MW,以及今年公佈的(民110年)預估2025年43,040MW之間「測不準」,達2,717MW的落差,加上15%的「備轉容量」3,125MW來計算,大約相當中火或興達電廠六部舊燃煤機組的裝置容量,如果我們沒有多出這些需求,可以關掉這些機組。
而3,125MW如果都要用太陽能光電來填補,在考慮光電的尖峰能力係數(20%),以及目前「漁電共生」40%的光電板覆蓋率,以及太陽能光電板大約每MW需要1公頃面積計算,大概需要3萬9千公頃的漁塭面積,這個數字還超過全國內陸漁塭面積約3萬5千公頃的總和。
在冷冰冰數字的背後,代表著由於電力設施不斷增長,將要多受到衝擊的農漁民、電廠週邊居民…這些受害者。
回顧民進黨推動「能源轉型」的歷程,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最早的時候,為了吸納各種民間的進步力量、創造政策的正當性,提出如2025年「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等,各種不切實際的目標。
接著,隨著各種開發的大幅增加,能源轉型目標無法達成,已經是紙包不住火了,到2020、2021年,開始隱藏各種電力的資訊,像是扣住「供需報告」不發、在報告裡蓋掉關鍵的數字等。而在2021年年底公投,達成政治目的之後,「能源轉型」政策已經失去利用價值,現在的民進黨政府已經在這方面徹底放空自我,大方承認目標無法達成,也不再提出新的目標。
我們認為「能源轉型」失敗的關鍵,在於民進黨對於電力「需求端」的節制,缺乏問題意識,也沒有政策與執行的決心;在這方面,需要有在產業與國家發展的政策上,面對生產規模進行調整(而不僅僅是「節電」等)的政策,這必須是全民,而不僅僅是國家或者政黨需要一起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