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前仆後繼 篳路藍縷 鳥瞰台灣30年罷工史

華航空服員於6月21日完成為期14天的罷工投票,通過罷工決議,即將展開罷工,這不僅僅是華航公司、台灣航空史上的大事;同時,空服員的集體行動,也將在台灣工運史上,寫下重要的一頁,而「罷工」在解嚴(1987)後一路走來30年,從高壓、禁忌,到逐漸突破主客觀的限制,經過很長的一段前仆後繼、披荊斬棘的歷史,這段歷史,絕不會是單一廠場、單一個人所能創造,而是台灣勞動階級歷史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看,每一場罷工,都超越了個別權益的爭取,而成為整體工人運動力量生發的源頭,罷工,因此更是社會性的。在華航空服員罷工前夕,我們希望從歷史的簡單整理中,找到罷工的社會性,並以此回答,為什麼所有的人都應該支持空服員罷工。

2003年9月11日,台鐵工會中秋節罷工投票。(資料來源:台灣鐵路工會)

焦點事件記者孫窮理

21日晚間,空服員工會通過罷工投票,寫下台灣罷工歷史的重要一頁。罷工是勞工集體停止工作、阻斷資方的生產、增加談判籌碼,以獲取更有利談判條件的方法,屬於現代勞動法體系所保障的集體勞動權;不過這項權利,在解嚴之後近30年,始終為國家機器所禁錮,而每一次個別的罷工,都是在制度上與意識上的鬆動。

遠化罷工之後:國家的箝制

1988年2月,桃園汽車客運公司罷工,是台灣解嚴後的一聲春雷,衝撞著自1943年《勞資爭議處理法》第36條下交通事業不得罷工的禁制,同年6月《勞資爭議處理法》大修,交通事業罷工禁制解除,桃客的驚蟄乍動,帶起隨後10餘年各地客運業罷工的歷史。

而1989年5月,徐旭東旗下的遠東化纖罷工,國家機器以「強制仲裁」介入勞資爭議,宣佈罷工非法,並以鎮暴部隊強力介入,瓦解罷工,成為台灣工運史上最深的一道傷口,1992年6月,基隆汽車客運罷工,國家再度以「強制仲裁」破壞;此後,「罷工」成為一個不僅是在法律上,同時也是在工會幹部心中的禁忌,罷工一定會遭到國家的壓制,之後,罷工便經常以「開會員大會」、「合法休假」…等名義行之,遊走在法律與工人自己心理的邊緣。

2003年10月,台中客運工會罷工,於台中火車站前。(攝影:孫窮理)

這種罷工的箝制作用,一直延續到2000年代,如2003年10月,台中客運因減發薪資、反對公司僱用契約工而發動罷工,不過卻是繞過「罷工投票」的程序,以召開會員大會的方式進行,「大會」一口氣開了22天,期間,不斷到中客總公司、台中市政府、市議會,以及北上發動遊行抗爭,最後迫使台中市議會出面協調,公司方面承諾恢復薪資、以全職全薪聘用契約工,類似不具法律形式外觀的實質罷工,成為國家透過法律制度壓制罷工下的特殊形式。

不過,90年代關廠潮以後,工運在國家箝制與經濟環境的壓力下無力伸展;這個時候,出現了其實說不上具有罷工實質的「罷工」,1995年,正大尼龍關廠,創造台灣罷工史上至今無法打破的228天持續罷工紀錄;這種關廠型的罷工,就如2012年的華隆紡織罷工一樣,雖然仍有阻斷工廠最後生產線或防止資方出貨、拆運設備的性質,最後的結果,是關廠走人、生產線結束,工人所爭取的不過是資遣費而已。

台鐵、中華電信、銀行員:禁忌的突破與鬆動

到了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代,衝破罷工禁忌的,是2003年台鐵的罷工,民進黨上台之後,積極推動私有化政策,台鐵是它重要的標的,推動由「公司化」到「民營化」,9月11日中秋節,有萬餘會員的台鐵工會,在凱達格蘭大道召開會員大會,通過罷工投票,迫使政府放棄了台鐵公司化的政策。

2004年12月5日,中華電信工會罷工投票。(攝影:孫窮理)

2005年8月27日,台企銀工會罷工投票,罷工投票通後,當年9月8日發動為期4天的罷工;台企銀罷工對「二次金改」政策產生撼動的效果,為銀行員工會抗爭史上的重要事件。(攝影:孫窮理)

同樣面對「私有(民營)化」政策,中華電信工會在2004年12月5號,全台37個分會,北、中、南三地進行視訊投票,以1萬7千118票通過,決議「民營化前罷工」,創下一個難以突破罷工投票規模的歷史,2005年,海外釋股難以阻擋,中華電信越過「民營化門檻」,5月18日,工會在總公司象徵性地組成封鎖線,卻遭到警方以違法《集會遊行法》為由驅散,雖說當時工會已是弩末,難以再戰,但民進黨政府執政下的國家,則再度創下介入勞資爭議,破壞罷工的例子。

隨後,面對「金融合併」的政策,金融業展開了一波波的罷工投票,2003年11月,首先是高雄企銀,接著是2004年彰化銀行、2005年台灣中小企銀、中國國際商銀、第一銀行,以及2006年的北商銀…罷工投票通過,賦予工會合法執行罷工決議的籌碼,增加與資方的談判條件;對於銀行工會來說,「反合(亂)併」是主要訴求,而在無法阻擋合併的條件下,所談判者主要是合併的條件、年資計算與結清等議題。

由於「罷工投票」與實際罷工間,還有相當的落差,這一段被稱(譏)為「罷工投票運動」過程中,唯一的例外,是2005年的台企銀,8月27日通過罷工投票,9月8日罷工正式展開,大量年輕的銀行員,他們關心的不是合併後的年資計算,而是對工作權的威脅以及尊嚴的喪失,超過2千人,在全國各地方分行展開的罷工行動,持續4天,不可能的事情發生了,9月14日晚間,財政部正式宣佈台企銀標售案流標。

而更大的影響則是,由於台企銀標售案的失敗,使得陳水扁「限時限量」合併金融機構,造成無數弊端的「二次金改」政策,終至走向破局,無法再推動。

沒有一場罷工會是單一廠場工人的事

接著在製造業突破禁忌的是2008年,因為擔心工廠遭到併購,影響工作權的新竹縣新豐鄉「寶順」與「南順」製罐罷工,開始的時候,同一資方的兩廠工會同步行動,創下「聯合罷工」的首例,但沒多久,南順工會罷工瓦解,寶順在工廠搭棚,持續抗戰,獨立支撐86天;最後罷工訴求無法達成,但是寶順工會以「抬頭挺胸」之姿回廠,10月16日,罷工結束前夜,聲言「也許明天我們垂頭喪氣走回現場;但明年要有更多工會抬頭挺胸走出來」。

而就如同寶順工會所說,罷工不會是單一廠場的事情,無論其成功或失敗,都在為整體勞動階級力量的積聚、為下一次,不知發生在哪裡的罷工做準備,去年(2015)5月31日,華航集團旗下的華潔洗滌公司舉行罷工投票,結束後隨即展開罷工,歷時26.5個小時,獲得加薪5,000元、外籍勞工免收膳宿費2,500元,公司承諾往後不再使用派遣、外包業務需先與工會協商的成果。

接著今年(2016)2月16日,桃園中壢合正科技18小時的罷工成功,2月18日,新竹湖口生產TOYOTA零件的豐裕工會,罷工兵臨城下之際,迫使資方妥協,此前華航機師、南山人壽、台灣高鐵、大眾銀行…以罷工作為武器,爭的是自己的勞動條件、工作權,但同時也墊高了工人集體行動的高度,幫助在主客觀條件上,突破遠化罷工以來,台灣的「罷工障礙」,為華航空服員罷工,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2008年,寶順製罐罷工的布棚內。(攝影:孫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