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歐碧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今(2/23)在聯醫仁愛院區門口開記者會,指出病房助理血汗過勞,聯醫照護比高達1比14,其中仁愛院區最為嚴重,1比17到20都是常態,疫情期間工作量過大,導致離職率高,但醫院沒有非但沒增補人力,還要求病房助理支援額外工作,工會訴求院方應盡速補足人力、制訂「照護比」、以及明定工作職責。
病房助理原為台北市衛生局給予助理補助而出現的特有職缺,目的在照護缺乏資源的弱勢市民,2003年的 SARS 後,北市聯醫即開始推動全責照護服務試辦計畫。近年隨著社會高齡化,衛福部照護司為減輕家屬負擔及提供病患較佳的照護服務,去年(2022)推動「住院整合照護計畫」試辦註釋。
2022年,納入衛福部試辦計畫的醫院共40家,名單見此。
病房助理主要工作包括入出院接待、鋪床單、紀錄病患進水量、出水量、補充衛材、家屬衛教等,這些稱作「常規照護」,但如果是無法自理、也沒家屬或看護照顧的特殊病患,病房助理則需要協助翻身、擦澡、餵食、換尿布等「全責照護」。工會指出,依據醫院提供資料顯示,一間病房約有4成的病人要做全責照護。
工會數據指出,仁愛院區編制共124位病房助理,疫情前有106人,截至今年(2023)1月剩約85人,負責推病床的傳送員人力也只剩原有的3分之1參考。工會去年9月開始向院方爭取補足人力,但院方表示人力並無不足,並表示「人力比都是1比5,怎麼會有問題?」,院方後來只針對額外進行傳送工作發放獎勵金,不願正視人力增補與調配問題。
對比護理師的「護病比」,是每班每人照護病人的比例,而非「全日的人床比」(參考條目:醫院護理人員的護病比)。
而在衛福部的〈試辦計畫〉裡也有明確定義:「照護比計算:整合照護病人數/每班照護輔佐人力數」,也就是工會的計算方式;不過該計畫並沒有「照護比」的規範。
1比5跟1比14的差異怎麼來的?院方的1比5指的是全日的人床比,假設一間病房有40個床,這間病房會配置8個病房助理,且病房之間不會互相支援;而工會指的是這8個病房助理要輪三班、要休假,以上述的假設來說,8個人要輪日班、小夜、大夜3個班,人力配置是3、3、2,再加上有人休假人力會更少,配置可能剩2、2、1,也就是說,一個時段只會有2個人上班,1個人要照顧20個病人。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病房助理胡小姐淚訴,急性病房助理只有54名,疫情期間人力吃緊,還會被要求推病床等傳送員工作,亞急性、照護之家的病房助理也無法支援。嘉義市照服員職業工會監事盧湘羚指出,照顧一個全責病患洗澡約需花40分鐘,而餵食、灌食也不能急,至少需要30分鐘,而當這個病人要上廁所、這個病人要下床、那個病人在喘,「我們又不是千手觀音」,如果還被要求去推床,過程中病人出狀況是誰要負責?
工會批評,北市聯醫積極參與試辦計畫,但卻是以既有人力因應新的政策與更多的照護需求,工會也要求衛福部照護司應立即在「住院整合照護計畫」中明訂照護比,避免將政績建立在基層醫護人員的血汗之上。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副院長林志陵回應,仁愛院區經調查入院民眾選擇1對1自聘看護服務比率較其他院區多,願意選擇參加住院整合照護人數少,因此未因實施住院整合照護計畫而增加照顧人數。因為疫情的關係,內部也有作工作量的調整,包括縮減病房助理照護床位數,在病房以需要全責照護的病人為優先,疫情期間人力雖有所流失,但並無不足,醫院持續招募病房助理及增加獎勵制度,而推床等醫療工作是整體性的考量,不會說都由某一類的人來做,都是互相牽連、互相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