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G7峰會》聯合聲明解讀:「無核武世界」願景的荒謬

文:孫窮理

5月19號,廣島G7峰會公佈〈裁減核武的願景〉,隨即遭到國際廢除核武團體與廣島核爆受害者及家屬團體的批評報導,不從國際上廢除核武鬥爭的歷史來看,不容易理解這些爭議。

1945年,廣島、長崎遭到美國核攻擊後,美蘇陣營核武快速發展,因為核戰毀滅性,產生「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的效果,使得之後近八十年,核武僅具「嚇阻」作用,這遠遠脫離當初發展核武的國家,透過核打擊,取得戰場上絕對優勢的初衷。

同時,擔心毀滅性核戰的呼聲,也在國際間響起,如何降低核戰風險,大致有兩條理路,其一,是加強核武「嚇阻」的效果,像是美蘇曾經推動的《反彈道飛彈條約》,限制反飛彈系統的發展,希望透過確保「相互保證毀滅」達到抑制核戰發生機率的效果;另一條理路,則是限制擁有核武國家的核彈頭數量,以及核武的移轉、確保核能「和平用途」的《核不擴散協議》。

而隨著中國與法國兩個核武大國,於1992年簽署《核不擴散協議》,以及在《全面禁止核試爆條約》下,1996年之後,核武大國停止了核試爆,由這兩者所架構起的「裁減核武」路徑,成為國際間的主流;而G7所謂廣島願景,也就是在這條路徑下的產物。

然而,在《核不擴散協議》下,是否能夠避免核戰爭發生,十分可疑,首先,這個協議最大的效果,是鞏固了美、俄、中、英、法五個核武大國擁有核武的正當性,隨著美國在德國、比利時、荷蘭、義大利、土耳其佈置核子武器,而宣稱其沒有違背《核不擴散協議》,今年(2023)4月,俄羅斯也起而效尤,在白俄羅斯也佈署了核子武器。

重點必讀

關於「戰術性核武」與現代核武的發展請見:〈跨界視角》美俄佈署「戰術性核武」,真實核戰離我們越來越近?

而各核武大國所有擁的核彈頭數,早已足夠「保證毀滅」之後,核彈頭數量的上限,早已不是重點,擁有核武國家的關注重點,始終都在「如何能在戰場上實際使用核武武器,而不會引發毀滅性戰爭」,因此,在核彈頭總數不變的條件下,以「管理庫存」為名,進行核武的「現代化」。

舉例來說,核武大國現在關心的,是如何發展出可以更「精準打擊」,可以降低遭到核打擊報復的「戰術性核武」,希望將來可以實際用於戰爭;而這也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09年所推動、由現在G7峰會繼承的「無核武世界」理想的真相;在套說詞,與裁減核武的表相下,我們看到,美國投注於核武的經費,在歐巴馬任內,不斷增加:

《核不擴散協議》對於全球一天天被推向「真實核戰」起不了作用,因此各國政府與民間,開始推動《禁止核子武器條約》,但是無論五個核武大國,或者G7成員,都不願意簽署,而「裁減核武」、「無核武世界」宣示,或者「美英法」、「中俄」之間的相互指責,不過都只是一場共同推動核武發展的荒謬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