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中國白紙革命

概述

2022年11月24號,新疆烏魯木齊天山區吉祥苑小區發生大火,造成嚴重傷亡,居民質疑大火傷亡人數、封控措施造成灌救不及,向市政府抗議,並與警方爆發衝突。

烏魯木齊大火及抗議爆發後,迅速引燃全國怒火,各地抗議行動不斷,11月26號,上海烏魯木齊中路的抗議,喊出「不要核酸要吃飯」、「習近平下台」、「共產黨下台」等口號註釋;而為了對嚴格的網路管制的抗議,群眾以白紙作為抗議的象徵,「白紙革命」於是從中國國內延燒到海外,紛紛展開不同形式,對因封控而死難者的悼念,或對中國政府的抗議行動。

這些口號為呼應中共二十大之前,2022年12月13號,一名男子彭立發於北京海淀區四通橋抗議的口號。當天彭立發在橋上,懸掛抗議動態清零政策及習近平連任的白布條、使用擴音設備播放口號,並燃燒輪胎製造煙霧,之後隨即遭到逮捕。

彭立發懸掛布條的內容為:

  • 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謊言要尊嚴。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不做奴才做公民。
  • 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起來,不願意做獨裁者奴隸的人們!反獨裁反專制救中國 一人一票選主席!!!

播音內容為:要吃飯,要自由,要選票!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

11月29號,中國中央至少在「封控範圍與時間」及「PCR 檢測造假」兩方面有明確的回應,將問題推向地方防控不精準、溝通不順暢(而非中國慣常地將各種抗議描述為境外勢力介入),各地也迅速提出各種解封的政策,於是各地的抗議也漸漸趨緩、訴求也不再上升到「習近平下台」等政治的高度。

這一個遍及中國全國,從對防疫封控的抗議,到要求普遍民主人權的抗議,被認為是自1989年中國「六四」之後最大規模的抗議行動,同時也是2015年,習近平緊縮中國民間社會各項權利之後,一次重要的撞擊。

各地的抗議

11月上旬,各地城中村的抗議

2022/11中國各地「城中村」對封控措施的抗議

最早對於各項封控措施的抗議行動,是從大量由鄉村到都市工作移工居住的「城中村」開始爆發的,所謂「城中村」指的是在都市快速擴張下,逐漸被包圍在都市中心的原鄉村地區,相對於繁華的都市而言,這些未發展窳陋的地區,由於租金便宜,漸漸成為外地移工聚居的區域。

廣州海珠區城中村的抗議中,被推倒的「水馬」。

由於「城中村」居住密集度高、公共衛生條件低下,疫情爆發之後,成為疫情爆發,與地方政府首先進行嚴格封控管制的地區,而封控對於生活與生計的影響,以及對於病毒在封控區內擴散的恐慌等因素,11月上旬,抗爭就在各地封控下的「城中村」開始蔓延開來。

以廣州的疫情為例,10月23號,廣州疫情爆發,海珠區宣布進行封控,重點區域就是康樂村、鷺江村…等「城中村」,封控兩週後,封控區店鋪、餐廳,銀行、商場…等大門緊閉,形同空城,工人無法離開封控中的「城中村」上工,下工後,甚至遭到房東拒絕回到租屋處,帶著健康碼的「紅碼」無處可去,如此產生了大量「紅碼」的流浪者,聚居在廣州大橋下參考

一開始工人要求的是要求政府提供物資、返鄉隔離所需,以及房東減租等度過難關的生活需求,11月14號,有孕婦因為被封控在家、就醫不及引發「一屍二命」的傳言註釋,更大規模的抗議於是爆發,群眾推翻圍籬與封街用的「水馬」,掀翻警車、向防疫人員投擲雜物,警方也出動高壓水車、試圖破門抓人。

該傳言的配圖,為早已在網路上流傳的一起故意傷害案件的圖片,訊息可能為謠言,參考

富士康工人:大逃亡與11月的抗爭

2022/10-2022/11,富士康工人大逃亡與抗爭

由於10月份發生工人「大逃亡註釋」,加上 iPhone11 出貨的壓力,廠方開出優渥的條件招工,各方應聘的人到職後,承諾卻跳票,加上新進的員工也未如原先廠方所說,與染疫風險較高的老員工分開居住。

2022年10月,富士康工廠內有大量感染、致死的傳言,廠方並未停工停產,而採取將人員集中到宿舍、閉環管理、點對點通勤的方式,維持生產。因此大批工人翻越鐵絲網,因擔心搭乘公車會被逮捕,因此徒步長途跋涉返鄉。相關訊息及討論參考:

11月22號,河南省鄭州的富士康工廠發生大規模的抗爭,大批工人圍堵廠區,要求落實之前廠方的承諾、落實防疫措施,或者允許他們離開,廠內保安無法控制局面,警方進駐,採取辣椒水、催淚瓦斯…等驅散工人;23號,衝突達到最高峰,工人拆卸下路邊各種装置和設備,拿起鋼管和欄杆,與手持盾牌的警方發生激烈衝突,廠方於是宣布每人給予1萬人民幣的補償金,讓工人乘車離開註釋

有工人反映,上車之後,就發現他們的「健康碼」都轉為紅色。

烏魯木齊大火與各地的抗議

烏魯木齊大火與各地的抗議

11月24號晚間,新疆烏魯木齊天山區吉祥苑小區發生火災,火勢從15樓延燒到17樓,造成官方宣稱的十人死亡、九人受傷,這場大火從晚間7點49分發生,到10點35分才全部撲滅,被質疑是由於封控,阻斷了救援通道,才造成撲救不及,居民於是上街表達抗議,要求解封;25號,官方稱吉祥苑小區為「低風險區,居民可下樓活動」參考,引起居民質疑非事實,更大的不滿。

火災發生之後,群眾就開始在市政府大樓外聚集抗議,甚至衝入一棟政府大樓,與警方發生衝突,而隨著火災的影片在網上傳播,全中國各地開始了各種悼念和抗議的行動;11月26號晚上,在上海,群眾聚集在烏魯木齊中路,群眾喊出呼應彭立發在四通橋布條上的口號「不要核酸要吃飯」、「習近平下台」、「共產黨下台」等口號。而根據到11月27號的統計,中國全國各地,有超過五十所學校各地大學校園也都出現了形式不一的悼念或抗議註釋,在全球各地,也都有各種悼念或聲援行動。

網路上流傳有舉辦活動的大學名單:

而為了表達對於言論審查制度的抗議,有人發起用「白紙」代表這一次的抗議行動,因此這一波抗議又被稱為「白紙革命(#A4Revolution)」註釋。到了11/29,「白紙革命」提出四項訴求參考

  1. 允許公開悼念:允許公布受害人信息,公開悼念因過度防疫離世的同胞。
  2. 結束清零政策:停止強制核酸,立刻結束清零,恢復生活生產秩序。
  3. 釋放維權同胞:釋放所有維權人士,承諾永不追訴。
  4. 保障人民權利:落實言論自由等各項憲法所規定的權利。

如「習近平下台」、「共產黨下台」等高度政治性的訴求,已經未被列入主要訴求中。

白紙革命的號召:

中國官方的反應

2022年11月底中國官方對各地抗議的反應

11/29,中國官方至少在「封控範圍與時間」及「PCR 檢測造假」兩方面,有明確而正面的回應。

國家疾控局監督一司司長程有全在記者會上歸結封控造成的問題為:

一是一些地方採取的防控措施不精準,對群眾生產生活影響較大,且與國家政策不符;

11/28官方未定調

11/28,對於「白紙革命」與「解封」等相關問題,中國官方尚未定調,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對《路透社》記者提問的尷尬反應(來源報導)。

官方在11/29的說法

國家疾控局監督一司司長程有全(參考)。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委員郭燕紅關於 PCR 檢測造假問題。

二是個別基層工作人員工作方法單一、態度生硬、缺乏耐心,與群眾溝通不暢;

三是少數地方涉疫信息發布不及時、不充分,容易引起群眾誤解。

而「整治層層加碼,地方黨委和政府必須落實屬地責任,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對於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准阻斷交通,隨意採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要加大通報、公開曝光力度,對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責」。

程有全強調「原則上高風險區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在疫情傳播風險不明確或存在廣泛社區傳播的情況下,可適度擴大高風險區劃定範圍,但要及時通過核酸篩查和疫情研判,快封快解」。

此外,《人民日報》評論人趙廣泉發表〈核酸亂象不止,疫情永無寧日〉一文備份,批評各地 PCR 檢測造假的現象,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委員郭燕紅則在記者會上,承認在北京、安徽合肥、河北石家莊、河南許昌、內蒙…等等檢測機構發現違法違規的情形,並強調將加大監管力道,對於出具虛假監測報告的嚴重違法行為,堅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註釋

在「動態清零」大方針下,中國各地政府要求龐大而頻繁的 PCR 檢測,使得需求大增;2020年4月起,中央允許醫療機構將檢測業務外包,巨大的商機,透過檢測獲利的龐大「核酸帝國」誕生。

如「核子基因」公司旗下的各子公司,不斷傳出檢測造假、失誤的問題,卻仍持續接獲大量的外包,質疑這個官商一體的結構,是否為頻繁的 PCR 檢測政策的背後目的,憤怒的情緒,也指向這些「發國難財」的財團。

另外,浙江省委宣傳部發表〈「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備份〉一文,對於封控造成的問題,則提出嚴厲的批評,直指「『防疫至上』代替『人民至上』。有的地方以防疫為名,輕視民生經濟,輕視百姓生活,更有甚者在政策執行中默許『只有新冠是病,其他病無關緊要』,扭曲了『生命至上』理念。有的給防疫『層層加碼』,目中沒了法律、沒了規則,甚至想出各種招數『對付』群眾,讓百姓寒了心」。

11月30號,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衛健委召開座談會時指出「隨著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參考」,並未再提到「動態清零」。有報導指出,習近平在12月1號,與正在中國進行訪問的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會談時提到,國內示威的主體是三年以來,對防疫已經感到精疲力竭的學生,現流行的 Omicron 病毒株遠不如 Delta 病毒株致命,中國總體疫苗接種率也較高,但老年人接種率低構成挑戰參考

2022/12月初,中國各地在「封控」和「PCR 檢測」上傳出放緩的訊息。

中央的態度,顯示出中國官方在「封控」的鬆動,甚至於不以「境外勢力鼓動的顏色革命」來定調對各地抗議,同時間,各地也傳出對「封控隔離政策」與「PCR 檢測」等態度上的轉變,例如,12月3號,重慶市宣布「非必要不用做核酸參考」、廣東珠海也在微信公眾號截圖上作了類似的表示,而11月下旬曾有居民抗議的北京朝陽區參考,12/3也對民眾找不到 PCR 檢測點發文致歉截圖,顯然在此之前,就已放寬 PCR 檢測規定,並將檢測點撤除;12月初,各地也開始採取各項解封措施,包括強調「快封快解」的側施、公共場所的開放、生活所需的服務的開放等,這份媒體整理出的解封表格參考,顯示出解封的狀況,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之前各地的封控狀況。

中國的「動態清零」:制度與失控

中國「動態清零」:制度與失控

「動態清零」與中國中央疫情封控的規定

在 COVID-19 疫情爆發之後, 中央對於防疫的相關規定,最重要的就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隨著疫情的發展,到2022/6/27發布「第九版」,二十大之後,2022/11/11,再發佈〈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簡稱「優化防疫20條」參考)〉;基本上是在2022年11月時,中央對於防控的基本規範。

2020/2/21公佈的〈防控方案〉「第五版」中,出現「高、中、低風險『地』區」的規範原則(P.3);低風險地區「外防輸入」、中風險地區「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高風險地區「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嚴格管控」,分區以縣(區)為單位,「依據人口、發病情況綜合研判」,並沒有明確的標準。

到了2020/9/11的〈防控方案〉「第七版」,中高低風險地區的分區劃定範圍縮小(p.15以下):

高風險地區 以學校、樓房、工廠、工作場所、自然村為最小單元劃定防控區域。
中風險地區 防控區域範圍至最小單元(如學校以班級、樓房以單元、工廠以工作間、工作場所以辦公室、農村以戶為最小單元)。

2021/10/25,南非首次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了變種病毒株 Omicron,這種傳染力強、但毒性減弱病毒株,逐漸取代了毒性較強的病毒株,也使得全球對於防疫的態度漸漸發生改變,2021/12/11,中國衛健委向國務院報告了「動態清零」的政策,成為之後的指導原則,在台灣於2022年5月參考,放棄清零,改採與病毒共存政策後,中國成為全球堅持「清零」的國家。

2022年3月,衛健委制定「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動態清零」總方針。不過,在「動態清零」的大方針下,中央的封控管制,仍然在朝向「限縮」的方向發展;2022/6/27的第九版(最新版,p.12以下),將「風險地區」改稱為「風險區」,各風險區的設定條件,也有更明確的規範:

高風險區 「足不出戶、上門服務」,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中風險區」。
中風險區 「人不出區、錯峰取物」,連續3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
低風險區 「個人防護、避免聚集」,人員離開所在城市應持 48 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所有中高風險區解除後,縣(市、區、旗)全域實施常態化防控措施。

二十大結束後,中國國務院於11月11號,公佈〈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簡稱「優化防疫20條」參考)〉,一定程度上放寬了疫情防控措施;「防疫二十條」將以居住單元、樓棟為區域劃分的「風險區」管控,從原本的高中低三級,改為高、低兩級,並將「連續五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的區域定義為「低風險區」,並強調高風險區「不得隨意擴大」。

失控的「封控」

中央政府的規範是一回事,不過在防疫封控這件事情上,省與地方政府在實際執行上,又是另外一回事。2022年3月,上海的封控措施註釋,可以做為代表。

3月1號,上海爆發 Omicron 本土聚集性疫情,3月27號,上海市以黃浦江為界分為兩區,分別於3月28日至4月1日和4月1日至4月5日展開分區封閉管理及全民 PCR 檢測參考,但是一直到5月16號,才宣布分階段參考,6/1宣布全面復商復市參考,但各場所仍有嚴格的管制。

長達兩個月以上,對於一個一級行政區,進行全域的封鎖管理,與當時(第七版)〈防控方案〉各「風險區」的劃定與措施,毫無關係;4月份之後,上海市使用自行創造、卻乏明確定義的「全域靜態管理」來描述這種封控的狀況,上海封城引發抗議,也成為中共黨內鬥爭註釋的戰場。

上海在3月底傳出疫情,有人指出,原本習近平嫡系人馬,市委書記李強,選擇「靈活管控」,不採取嚴格的封城手段,直至中央負責防疫的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介入,才從「鴛鴦鍋」式輪封、至全面封城,上海封控期間,傳出孫春蘭與李強的政治鬥爭。

參考:

事實上,上海的封控措施,與習近平所宣示的,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並無關係,因為中央的〈防控方案〉措施,也就已經是「總方針」的落實了,2022/5,習近平宣示要「打贏大上海保衛戰」參考、力挺其嫡系人馬上海市委書記李強進行這些超越〈防控方案〉(也超越「總方針」)的封控措施,甚至到了10月「二十大」還將李強拔擢到接任國務院總理的位置。

註解

習近平的態度

-------------

2020/9/11

一是针对低、中、高不同风险地区,进一步细化防控措施,低风险地区落实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应对准备。二是中风险地区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元(如学校以班级、楼房以单元、工厂以工作间、工作场所以办公室、农村以户为最小单元),启动强化监测、实施终末消毒。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感染风险,确定核酸检测人群范围和优先次序。三是高风险地区以学校、楼房、工厂、工作场所、自然村为最小单元划定防控区域,开展入户全面排查、限制人群聚集性活动、区域管控等措施,启动应急响应。

动态清零有两层含义,一是理想状态,社会面没有病人,但新冠病毒的独特性决定了我们暂时无法做到。动态清零的第二层含义是一旦发生疫情,可以快速识别处置,切断传播链,社会面总体上就会向动态清零逐渐迈进。

時間軸

  • 2021/11/25,南非向世衛報告 Omicron
  • 2021/12/11,衛健委報告「動態清零」政策。
  • 2022/3/1,上海疫情爆發。
  • 2022/3/18,衛健委「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動態清零」總方針。
  • 2022/3/27,上海市實行分區分批封控(wiki)。
  • 2022/6/1,上海全面復工復產復市。
  • 2022/8/11,烏魯木齊封控(靜態管理)。

參考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