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22年11月底中國官方對各地抗議的反應

11/29,中國官方至少在「封控範圍與時間」及「PCR 檢測造假」兩方面,有明確而正面的回應。

國家疾控局監督一司司長程有全在記者會上歸結封控造成的問題為:

一是一些地方採取的防控措施不精準,對群眾生產生活影響較大,且與國家政策不符;

11/28官方未定調

11/28,對於「白紙革命」與「解封」等相關問題,中國官方尚未定調,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對《路透社》記者提問的尷尬反應(來源報導)。

官方在11/29的說法

國家疾控局監督一司司長程有全(參考)。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委員郭燕紅關於 PCR 檢測造假問題。

二是個別基層工作人員工作方法單一、態度生硬、缺乏耐心,與群眾溝通不暢;

三是少數地方涉疫信息發布不及時、不充分,容易引起群眾誤解。

而「整治層層加碼,地方黨委和政府必須落實屬地責任,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對於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准阻斷交通,隨意採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要加大通報、公開曝光力度,對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責」。

程有全強調「原則上高風險區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在疫情傳播風險不明確或存在廣泛社區傳播的情況下,可適度擴大高風險區劃定範圍,但要及時通過核酸篩查和疫情研判,快封快解」。

此外,《人民日報》評論人趙廣泉發表〈核酸亂象不止,疫情永無寧日〉一文備份,批評各地 PCR 檢測造假的現象,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委員郭燕紅則在記者會上,承認在北京、安徽合肥、河北石家莊、河南許昌、內蒙…等等檢測機構發現違法違規的情形,並強調將加大監管力道,對於出具虛假監測報告的嚴重違法行為,堅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註釋

在「動態清零」大方針下,中國各地政府要求龐大而頻繁的 PCR 檢測,使得需求大增;2020年4月起,中央允許醫療機構將檢測業務外包,巨大的商機,透過檢測獲利的龐大「核酸帝國」誕生。

如「核子基因」公司旗下的各子公司,不斷傳出檢測造假、失誤的問題,卻仍持續接獲大量的外包,質疑這個官商一體的結構,是否為頻繁的 PCR 檢測政策的背後目的,憤怒的情緒,也指向這些「發國難財」的財團。

另外,浙江省委宣傳部發表〈「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備份〉一文,對於封控造成的問題,則提出嚴厲的批評,直指「『防疫至上』代替『人民至上』。有的地方以防疫為名,輕視民生經濟,輕視百姓生活,更有甚者在政策執行中默許『只有新冠是病,其他病無關緊要』,扭曲了『生命至上』理念。有的給防疫『層層加碼』,目中沒了法律、沒了規則,甚至想出各種招數『對付』群眾,讓百姓寒了心」。

11月30號,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衛健委召開座談會時指出「隨著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參考」,並未再提到「動態清零」。有報導指出,習近平在12月1號,與正在中國進行訪問的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會談時提到,國內示威的主體是三年以來,對防疫已經感到精疲力竭的學生,現流行的 Omicron 病毒株遠不如 Delta 病毒株致命,中國總體疫苗接種率也較高,但老年人接種率低構成挑戰參考

2022/12月初,中國各地在「封控」和「PCR 檢測」上傳出放緩的訊息。

中央的態度,顯示出中國官方在「封控」的鬆動,甚至於不以「境外勢力鼓動的顏色革命」來定調對各地抗議,同時間,各地也傳出對「封控隔離政策」與「PCR 檢測」等態度上的轉變,例如,12月3號,重慶市宣布「非必要不用做核酸參考」、廣東珠海也在微信公眾號截圖上作了類似的表示,而11月下旬曾有居民抗議的北京朝陽區參考,12/3也對民眾找不到 PCR 檢測點發文致歉截圖,顯然在此之前,就已放寬 PCR 檢測規定,並將檢測點撤除;12月初,各地也開始採取各項解封措施,包括強調「快封快解」的側施、公共場所的開放、生活所需的服務的開放等,這份媒體整理出的解封表格參考,顯示出解封的狀況,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之前各地的封控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