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窮理,圖:Twitter #PayYourWorkers hashtag 截圖
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進入最後階段,本屆地主卡達所帶起的種種爭議,也將進入歷史,在過去這段時間裡,有兩項社會倡議,隨著賽事的熱潮,算是進入全球的視野,其一,是幾個西歐球隊,原本預計由隊長配戴「One Love」臂章上場,遭到國際足總祭出「黃牌」警告而作罷,但也使得卡達的 LGBTQ 議題受到注意,其二,是關於外籍移工在卡達的處境,以及國際足總在人權議題的責任,隨著國際特赦組織等國際 NGO 大規模的宣傳,也進入大眾的視野。
相對於這兩個倡議,還有一項國際倡議,在沒有大明星加持、媒體助攻的條件下,就比較不容易浮上檯面了,那是上百個國際的工會和 NGO 組織在世界盃之前,與進行期間發起的,針對國際運動用品大廠愛迪達(Adidas)發起的「愛迪達從他的工人身上竊盜(adidas steals from its workers.)」倡議。
講到愛迪達和世界盃的關係,那是歷史悠久了,除了贊助各隊的球衣、球鞋、各種廣告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從1970年開始,每年提供世界盃的用球;今年,內部裝置了由其開發的晶片,可以提供影像助理裁判(Video assistant referee,VAR)功能的指定用球「Al Rihla(旅程)」,從小組賽開始,就不斷創造話題,進入四強戰之後,同樣搭載 VAR 晶片的「Al Hilm(金色夢想)」將取代「Al Rihla」,繼續吸引球星的追逐與全球的注目參考。
利用重要國際賽事,針對品牌商施壓,要求他們改善在產業鏈裡的勞動條件,一直是國際 NGO 所採取的策略,這一次的背景,是前三年的 COVID-19 疫情,造成為品牌商代工的生產地,飽受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之苦,原本就難以靠工資養家餬口的工人,變得無法靠著這樣的薪資生存;品牌商在國際賽事裡大放光芒,卻將疫情遭成的苦難,推向為他們生產的工人。
特別是跟著國際賽事所強調的「性別」與「種族」平等的意象下,發起倡議的團體,認為愛迪達一方面倡議女性權益、反對種族歧視,但是他們卻從主要是有色人種婦女的代工廠工人身上竊取他們的勞動成果。國際 NGO 採取的策略是,讓生產地的工人舉牌拍照、在消費地組織在愛迪達營業點或總部的抗議、發起連署信,並在 Twitter、Facebook 等社群媒體上,發起「#PayYourWorkers」的 hashtag。
他們號召工人和消費者聯合起來,要求愛迪達簽署對它產業供應鏈裡的工人,在工資、資遣費和組織自由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