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第一個習十年是1989年六四後,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出「具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的重要階段,與之前十年「朱江」、十年「胡溫」體制,有著連續性,也有方向的改變;「習十年」把中國資本主義進一步推向全球,並展開爭霸,社會控制的力度空前。
- 1980年代,社會主義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價格雙軌制〉
- 條目:〈2013年之前的中國國企改革〉
- 條目:〈中國國企改革大事記〉
- 條目:〈1980、1990年代的中國國企改革如何進行,對工人的影響是什麼?〉
要理解中國經濟的發展,核心在「國企改革」,在兼具「政治」與「經濟」民主運動性質的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江朱(1993-2002)的重點是「抓大放小」,讓國企走向市場,並培養出私人資本,胡溫(2003-2012)則是「做大做強」,使得國企產生了國內市場壟斷的地位;2008年,推出「四萬億計畫」,為了避免產能過剩問題雪上加霜,大量透過舉債、貨幣發行與金融寬鬆釋出的資金,投入非生產性的基礎建設,從而培養出龐大的國有基礎建設資本。
到了習李(2013-2022),首先要處理的是國內消費不足以去化生產過剩危機的問題,一方面十八大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政府也提出「扶貧」、「共同富裕」等手段(口號?),另外就是全力將產能輸出,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也因此使得中國走入全球資本主義強權國家爭霸的道路,美中之間的矛盾更形激烈。
中國的「特色資本主義」,在資本輸出與全球博奕的路徑,與其他霸權/帝國主義國家並無二致,而其主要「特色」則為其經濟的主體為國營企業,習近平提出「國進民退」,改變前面兩個十年,「公有制」與「私有制」並存的「混合所有制」定義,轉為國企與私企相互持股、滲透的「混合所有制」,在國企取得壟斷地位下,國有資本集團建立的裙帶關係,更牢牢地掌握了經濟的發展與利益的分配。
而另一個特色,則為空前的「社會控制」,在「習十年」裡,設定了各種「敵人」,像是「顏色革命(帝國主義的陰謀)」、「恐怖主義(種族與分離主義者的攻擊)」,乃至「COVID-19疫情(分不出是要防疫還是要控制)」,並利用這些「敵人」,作為不斷強化社會控制的藉口。
2015年7月,中共召開「群團(中共的群眾組織,像是工會、共青團…等)會議」,表面上是要強化中共已經官僚化而無法反應群眾需求的組織,實際上,是在消滅中共群眾組織之外的民間力量,群團會議後,就展開「709大抓捕」,針對「維權人士」進行整肅,2015年底,對廣東的勞工 NGO 進行打擊,2016年,陳全國任新疆黨委書記後,大規模建立「再訓練營」,而各種監視技術與維穩體制的發展,使得中國在這十年裡,進入了一個空前的「社會控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