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藻礁勝出! 環評專案小組建議退回「第三接收站」

焦點事件記者梁家瑋報導

大潭電廠與藻礁。(攝影:宋小海)

大潭藻礁與能源規劃

供應桃園大潭天然氣電廠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與觀塘地區千年藻礁生態的衝突,也牽動未來能源的規劃,相關問題,請參見報導:

「第三接收站」目前進行的程序,是「環境現況差異分析」,關於「環差」與「環現差」請參閱條目:〈「環現差」與「環差」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境現況差異分析」案一年多來經過多次審查,今日(7/3),環保署環評委員會再度召開專案小組會議,經過5個多小時討論,多數委員認為,中油雖提出號稱能避開藻礁、柴山多杯孔珊瑚等區域的替代方案,但對海洋生態調查報告不夠詳實,且對藻礁生態系仍有重大影響之虞。專案小組建議「環現差」案應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結論將由環評大會做最終決議。

為解決藻礁爭議,中油於今年(2018)1月提出替代方案,宣稱開發面積由原本的95公頃縮小到37公頃,也不再回填造地,並承諾將避開裸露藻礁及柴山多杯孔珊瑚,但環團認為,此方案仍未避開藻礁生態;中研院學者陳昭倫4月親自潛水調查,並將調查結果與中油預定配置圖套疊,指出迴避方案並未成功迴避生態熱區。

民團認為,中油應將「三接」改到台北港,避免破壞觀塘藻礁;中油回應,若「三接」改址台北港,建造外廓防波堤及圍堤6.5年、填海造地2年,加上接收站建站6.5年,至少15年才完工,趕不上2022年大潭新天然氣機組的上線。

桃園在地聯盟指出,2025年天然氣供應缺口根本不存在,照經濟部天然氣供需概況,就算沒有「三接」的600萬噸,2025年供氣能力達每年2,600多萬噸,超過該年天然氣需求量2,354萬噸;能源局則表示,若不建「三接」,其他接收站設備利用率將達80%、90%,遠超過日本、韓國等鄰近國家設備利用率的30%到40%,如此高的設備利用率,只要遇到突發狀況,供汽就會出問題,造成台灣電力調度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