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時間軸
內容摘要
- 條目:〈USMCA 勞工章與 RRLM〉
- 2022/6/27 〈終止強迫勞動 勞團催立法規範供應鏈企業責任〉 2018/10/24 〈後TPP・合戰》從NAFTA到USMCA〉
- 條目:〈川普怎麼看自由貿易?〉
- 條目:〈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是什麼?〉
過去,工會或 NGO 在爭取權益或者推動倡議時,經常將各類國際組織制定的社會規範「拿來用」,但是對這些規範背後的政治經濟目的,少有討論。
在「印太經濟框架」裡,美國「不開放市場、不減讓關稅」,這使美國無法利用其最有力的「市場在美」武器;要和中國競爭的替代辦法,就是如「供應鍊中的強制勞動」,的各種「社會規範」。
過去,各種「社會規範」,因缺乏「機制」以及「意志」,沒有執行力;但若在美國的戰略下,傾國家之力去做,將會產生不同效果,有人甚至以自由貿易思維的「典範轉移」來形容這種改變。
「印太經濟框架」目前是空的,但我們可以從2018/9簽訂,接續 NAFTA 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USMCA 「勞工章」觀察。
1994年1月1號 NAFTA 生效後,由美國輸入廉價農產品,造成墨西哥農業崩潰,大量農村人口,往墨西哥北部加工出口區找工作,貧窮人口越過邊境,成為非法移民,川普認為,廉價勞動力,造成美國工人失業,本不想再續簽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最後 USMCA 加上了一些特殊的設計,「勞工章」要求墨西哥加工出口區工廠,在2023年5月1號前,與工會簽訂團體協約、在「爭端處理」章,則針對這些工廠的結社自由與集體協商權保障,設計了「快速處理機制(rapid reponds labor mechanism,RRLM)」。
美國貿易代表署接獲投訴後,先要求墨西哥方面「自我審查」,若無法解決,則會同美國勞工部,組成「快速回應勞工小組」,提出解決方案,若仍無法解決,就可以對廠商實施貿易制裁;從去年(2021)中,到今年(2022)中,已有四個案例,皆為美國非常在意的汽車業。
這些案例,都是新工會想要取得工人代表權,遭資方阻撓。過去,墨西哥工會掌握在墨西哥工人聯合會(CTM)手上,RRLM 機制對新工會與 CTM 提供強大幫助,這也可以理解為美國的行政部門直接介入了墨西哥的工會,乃至政治的鬥爭。
1980、1990年代推動新自由主義改革的「革命制度黨(PRI)」Madrid、Salinas 政權;2000年,代表墨西哥大資本家利益的「國家行動黨(PAN)」,取代執政71年的 PRI 上台,2012年,PRI 的 Neito 再取得政權,推動能源事業私有化。
相較於「二次政黨輪替」的 PRI、PAN,現任的墨西哥總統 Obrador 被認為政治路線「偏左」,將能源事業再國有化,俄烏戰爭中,也不願配合美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對於後院的麻煩人物,美國政府會不會感到舒服?會不會想介入墨西哥的政治?而類似 RRLM 機制,就給予美國行政部門,深度介入的行政與政治的機會。
在國與國的談判之外,透過各種機制,深度地介入一國的行政、立法、司法系統,這是「超越 WTO」、「優質化」自由貿易協定的一大重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