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全球核電發展趨勢

文:王子豪

全球核電在1970、1980年代快速成長,在1990年代趨緩。在2000年後、大概在2005年,進入高原期,沒有明確「成長」或「衰退」的趨勢。2011年福島核災,全球核電出現一道明顯的「衰退」,但也就差不多5年而已。目前,核電大致回到2011年前的高原期,一樣沒有明確「成長」或「衰退」的趨勢。

反核團體聲稱,全球核電產業在衰退。擁核團體則聲稱,發展核電是全球趨勢。但從全球歷年數據來看,似乎都不支持這兩種說法。除了福島核災造成了大約5年的短期波動外,全球核電大致上就是處在一個維持了二十年的高原期、停滯期,沒有明確「成長」或「衰退」的趨勢。

如果以IAEA年報中,近二十年的「興建中」機組來看,最高峰的興建中數量,大概落在2013年前後這段時間。也就是說,福島核災似乎並沒有影響到全球核電興建意願,反倒增加了。而即使最近國際上核電的呼聲高漲,但只聞樓梯響,(還?)沒有反應在實際數據上,現在興建中核電機組的數量,反而比2013年還低。

從全球發電量與發電量佔比來看,全球核電發電量近二十年,大概就落在260百億度起伏。隨著全球電力需求顯著成長,核電發電量佔比持續下降。如果用市場經濟來看,這組數字也不怎麼正常。要說核電有競爭力嗎?它卻沒有隨著全球電力需求成長而增長;要說核電沒有競爭力嗎?二十年來,它也沒衰退。

當然,數據是要解讀的。我們的看法是,本來就不應該用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待核電。核電與核武系出同源,全球核電成長最快速的70、80年代,正處美蘇冷戰時期,同時也是全球核彈頭數量最多的時代。而隨著90年代冷戰結束,核電增長的速度也就放緩了。又以當代來說,最大量在興建核電廠的是中國,而中國也是當代核彈頭數量增加最快的國家。

更詳細的數據,以及可以看到數字的圖表,請見條目〈全球返核之路〉,以及事件頁〈核電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