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全球返核之路

概況

(數據)全球核電總裝置容量

全球核能裝置容量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IAEA2024年報告,p91
裝置容量(GW)

1954

0

1955

0

1956

0.1

1957

0.2

1958

0.3

1959

0.5

1960

1.1

1961

1.1

1962

2.2

1963

2.7

1964

3.7

1965

5.9

1966

7.5

1967

9.6

1968

10.6

1969

14.1

1970

17.6

1971

24.3

1972

32.8

1973

43.6

1974

61

1975

70.4

1976

84

1977

96.2

1978

111.7

1979

117.8

1980

133

1981

153.8

1982

168.3

1983

187.7

1984

218.4

1985

245.8

1986

272.1

1987

295.8

1988

305.2

1989

311.9

1990

318.2

1991

321.9

1992

325.3

1993

333.9

1994

336.9

1995

341.4

1996

347.3

1997

347.9

1998

344.9

1999

347.4

2000

350

2001

352.7

2002

357.5

2003

359.8

2004

364.5

2005

368

2006

369.5

2007

369.5

2008

368.3

2009

367.4

2010

370.9

2011

350.7

2012

350.9

2013

349.5

2014

354

2015

360.5

2016

368.2

2017

369.4

2018

374.1

2019

369.6

2020

369.8

2021

366.8

2022

370.9

2023

371.5

標籤 (Tags)

(數據)全球核電發電量佔比

核電量與總發電量對比 (2004-2023)
資料來源:IAEA
核電量(TWh, 百萬度) OWid/EI 核電量(TWh, 百萬度) IAEA/PRIS 核電量(TWh, 百萬度) IAEA/upto 總發電量

1965

25.54

 

 

 

1966

34.43

 

 

 

1967

41.01

 

 

 

1968

52.11

 

 

 

1969

61.78

 

 

 

1970

78.87

 

 

 

1971

109.7

 

 

 

1972

152.18

 

 

 

1973

203.9

 

 

 

1974

266.6

 

 

 

1975

369.85

 

 

 

1976

432.67

 

 

 

1977

538.55

 

 

 

1978

625.79

 

 

 

1979

650.86

 

 

 

1980

711.92

 

 

 

1981

840.75

 

 

 

1982

912.18

 

 

 

1983

1033.81

 

 

 

1984

1254.57

 

 

 

1985

1488.92

 

 

 

1986

1594.74

 

 

 

1987

1734.73

 

 

 

1988

1891.25

 

 

 

1989

1945.01

 

 

 

1990

2000.6

 

 

 

1991

2096.31

 

 

 

1992

2112.22

 

 

 

1993

2184.96

 

 

 

1994

2225.98

 

 

 

1995

2322.53

 

 

 

1996

2406.61

 

 

 

1997

2390.06

 

 

 

1998

2431.19

 

 

 

1999

2523.71

 

 

 

2000

2540.46

 

 

 

2001

2613.17

 

 

 

2002

2654.78

 

 

 

2003

2601.05

 

 

 

2004

2719.41

2616.24

2618.6

16337

2005

2726.97

2626.34

2625.9

16930

2006

2761.59

2660.85

2659.7

17525

2007

2703.49

2608.18

2608.2

18368

2008

2694.72

2597.81

2597.8

18514

2009

2656.76

2558.06

2558.1

18558

2010

2725.91

2629.82

2630

19542

2011

2610.34

2517.98

2518

20442

2012

2432.22

2346.19

2346.3

20855

2013

2448.52

2358.86

2358.6

21365

2014

2498.73

2410.37

2410

21685

2015

2532.93

2441.34

2441

21856

2016

2571.05

2477.3

2476

23426

2017

2594.23

2502.82

2503

24269

2018

2658.7

2562.76

2563

25196

2019

2754.08

2657.16

2657

25602

2020

2648.37

2553.24

2553

25124

2021

2762.24

2653.34

2653

27007

2022

2639.68

2486.83

2545

27672

2023

2685.74

2552.07

2598

28379

標籤 (Tags)

在2011年福島核災以前,全球核電處在一段高原期。依據IAEA,全球核電廠總裝置容量在2011年前的高峰是2010年的370.93GW,但營運中反應爐的高峰則在2005年的440座,而依據世界核能產業報告,全球核電總發電量的高峰在2006年的2,660TWh。2005至2010年這段時間,核電大致維持在高原的規模,沒有明確增或減的趨勢。

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核災,全球核電的數據,在2012、2013年出現一道明顯的低谷,不過隨後慢慢回升到福島核災前的水準。核電總裝置容量,在2018(374.11GW)、2022(370.99GW)、2023(371.54GW)都超過2011年;發電量最高在2019年的2657TWh,略低於2006年。

整體來說,目前再次進入了福島核災前的高原期,還看不出明確增或減的趨勢。

意向

國際意向上,2023年的COP28(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可視為一個重要轉折。當年議程的一大重點,是討論第一次的「全球盤點」成果。而全球盤點的決議文中,首度將「核能」寫進決議中。在COP過往相關的決議中,已多次出現「清潔能源」(clean energy)一詞;普遍的認知中,清潔能源實際上指的就是「核能」。COP28則是首度直接使用了「核能」一詞。

德國在G7會議中,2023年「吐槽日本」、與2024年被「義大利暗酸」的處境轉變,也顯示國際上擁核與反核氣勢的消漲。

過往在歐盟內部,有核電佔全國電力佔比最高的法國,也有積極站在反核立場的德國。2023年在日本北海道的G7「氣候、能源、環境」部長級會議後,針對排放福島廢水問題,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原先表示,聯合公報對處理水排放的透明性「表示歡迎」,卻立刻遭到鄰座的德國環境部長,綠黨籍的萊姆克(Steffi Lemke)出言反駁「關於處理水排放,無法表示歡迎」,並再次重申前一天德國才關閉最後三座核電廠,完成全面非核化。

然而2024年在義大利杜林的G7「氣候、能源、環境」部長級會議後,義大利環境與能源安全部長Gilberto Pichetto Fratin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關於核能……我們的7個國家在公報中指出,我們將一起進行,以促進進一步的研究並確保促進使用核能的條件是一種清潔的能源形式」,但隨後補充「這是沒有約束力的東西。顯然,我們知道在G7中,有一個目前不想追求核能發展的國家」(參考參考)。

興建中機組的觀察

近10年,核電反應爐的興建時間的中位數,約落在91個月,大約是7年半。考慮興建所需的時間,興建中反應爐的數量變化,也是觀察全球核電趨勢的重要指標。

在觀察興建中反應爐時,可以將中國的興建中機組,另外討論。這麼作的原因是,中國是2000年後興建最多反應爐的國家,中國在全球年度興建中的佔比,最高時甚至可達4成,對全球數據影響巨;在此同時,中國興建反應爐的節奏,又大致有前後兩波。

(數據)中國核電裝置容量趨勢

核能併網容量發展趨勢 (1991-2025)
資料來源:IAEA
年(併網) MW

1991

326

1992

326

1993

944

1994

1930

1995

1930

1996

1930

1997

1930

1998

1930

1999

1930

2000

1930

2001

1930

2002

5456

2003

6133

2004

6756

2005

6756

2006

7756

2007

8756

2008

8756

2009

8756

2010

10386

2011

12016

2012

13034

2013

16156

2014

19186

2015

26878

2016

31558

2017

34618

2018

42992

2019

45652

2020

47787

2021

50058

2022

52194

2023

53194

2024

54194

2025

55320

 

標籤 (Tags)

中國第一座核電反應爐,是位於浙江的秦山核電廠,一期1號機於1991年併網。2010年,中國第一部CPR1000的嶺澳3號機併網。CPR1000為中國首個自主核電技術,而主自研發後,需要大量投產,以消化研發投資,因此在2010年後迎來中國的第一波興建反應爐的高峰。

CPR1000仍有部分Avera的智慧財產權,這限制了CPR1000的外銷。2020年,第一座使用「華龍一號」的福清電廠5號機併網。這迎來了中國目前第二波的反應爐興建高峰。

若扣除掉中國,全球興建中反應爐的數量,大約落在40座上下。2013到2021年間,興建中反應爐數量落在39~44座,比2008~2011的33~39座還高,可以這麼說,福島核災並沒有讓全球興建反應爐的數量下降。

(數據)全球興建中核電機組數量

全球在建核電機組數量 (2006-2023)
資料來源:整理自歷年IAEA報告
總數 中國 中國以外的數量

2006

29

4

25

2007

33

5

28

2008

44

11

33

2009

55

20

35

2010

67

28

39

2011

65

26

39

2012

67

29

38

2013

72

29

43

2014

70

26

44

2015

67

24

43

2016

61

21

40

2017

59

18

41

2018

55

11

44

2019

54

11

43

2020

52

13

39

2021

56

16

40

2022

58

20

38

2023

59

24

35

 

標籤 (Tags)

福島核災深刻的影響了台灣的反核運動。但若從這20年來各別國家興建中機組數量的增減數量來看,疑似受到福島核災影響、而取消興建的,其實只有台灣、以及保加利亞。保加利亞原有2座興建中的反應爐,在2011年後,以財務因素為由取消。

而2022、2023年興建中數量,分別為38、35座。可以這麼說,即使這幾年間,全球意向上似乎更支持核電,但在實際的興建數量上,我們並沒有看到(或還沒有看到)這個現象。

註解

圖1,全球核電總裝置容量。
主要數據來源是IAEA2024年報告,p91,有「裝置容量」的數據。
麻煩的是,第一段我另外有提到「反應爐座數」,我的數據來源是IAEA的PRIS網站,只有2004到2023年。
第一段寫到「座數」的理由是,因為2011年前的裝置容量高峰在2010年,在純文字敘述上,怕造成愈靠近2011、最後的2010年最高的誤讀。

圖2,全球核電總發電量/全球總發電量
這頁數據有3個來源,數字都有些落差。
第1來源是Our World in data, 引用Energy Institute。我不熟這個單位,但我有在世界核能產業部告的其它部分,看過引用EI的數據,應該不是太亂來的。這組數字時間線最長,1965~2023(分頁第2欄, OWiD/EI)。
第2來源是IAEA的PRIS網站,時間線只有2004~2023(分頁第3欄, IAEA/PRIS)。
第3來源是IAEA歷年的"....Period up to ...."報告,時間線一樣只有2004~2023(分頁第4欄, IAEA/upto)。這組數據的優點,是有全球總發電量,能算歷年全球核電佔比(分頁第5欄, IAEA/upto)

圖3,中國核電,裝置容量
採IAEA的併網年與裝置容量

圖4,全球「興建中」機組數量
來源:歷年IAEA報告整理(只整理到2006,若有需要應該可以再往前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