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廣島之夏—在核爆的土地上呼喚和平

王子豪、歐碧薇、孫窮理
日文、編採協力:張郁婕

我認為1945年以來,讓世界免於核彈災難的並非嚇阻,並非對於特定武器的恐懼,而是記憶,對於廣島浩劫的記憶。

約翰.赫西

約翰.赫西,他的報導「廣島」1999年的時候,被紐約大學新聞系推選為二十世紀最佳的百大報導第一名

1946年8月31號,約翰.赫西(John Hersey)發表在《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的專題報導「廣島」,震撼了全世界。

此時,距離1945年8月6號的廣島原子彈爆炸,已經經過了一年有餘,赫西採訪了六名在日本被稱為「被爆者」的核爆受害者,除了描述核爆當下的慘狀與遭遇災難人們的互助外,最重要的,是它報導了核爆後,核輻射持續帶來的疾病與死亡。

這在今天聽起來,可能平平無奇,但是當時,在美國政府,與駐日盟軍司令部(Supreme Commander of the Allied Powers,SCAP)的訊息封鎖下,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對核輻射真相的大幅揭露,讓核災難走入了人類的視野。

而在核爆78年後,2023年5月,我們《焦點事件》團隊,也來到了廣島,它的契機,是19號到21號的「七大工業國組織(G7)高峰會條目」,以嚴島神社的海上大鳥居為背景,排排站拍照的大人物們,一面高唱「無核武世界」的理想,一面帶領著這個世界,走進核戰的恐懼裡。

在廣島嚴島神社海上大鳥居前拍照的大人物(圖片來源:日本外務省)。

帶路博奕計畫

《焦點事件》依賴小額分散捐款支撐日常與計畫支出,此次採訪屬於我們核心的「帶路博奕」計畫出國採訪的一部分,關於這個計畫,參考〈《焦點事件》帶路博奕計畫

即便到了今天,人們仍然只能透過技術的瓶頸,與政治的哈哈鏡,來理解輻射傷害與核戰的威脅;來到廣島,我們我們想聽聽,在峰會的聚光燈外,廣島人,乃至更多因此聚集、表達異議的人們,他們怎麼想。

進一步,也想搜尋一些線索,看看經過七十多年的焠煉,日本反核武的和平運動,如何擺脫政治的糾葛,以及受害者求償的「個別化」困境,又如何跨越世代、國界,重新找出共同的目標和語言。

在8月6號,廣島核爆78週年的前夕,請大家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

第一篇「蕈狀雲下誕生的小生命」》

 


「廣島之夏」專題為《焦點事件》團隊執行2023年「帶路博奕計畫」出國採訪廣島G7峰會的一部份成果,另外G7峰會期間,我們還有場內外的動態報導與聯合聲明的評述等,請見以下話題框:

(話題)2023廣島G7峰會

G7

2023廣島G7峰會

2023年七大工業國領導人會議(G7峰會條目)5/19到5/21,在日本廣島舉行與會者,在俄烏戰爭與區域衝突升溫的環境下,此次峰會選擇這個人類第一個戰爭中的原爆地舉行,給予G7一個「裁減核武」的表演舞台。

2023年出席峰會的領導人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此外,按照慣例,歐盟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也應邀出席。

此外,此次峰會,主辦國日本也另邀請了韓國總統尹錫悅、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Norman Albanese)、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Silva)、越南總理范明政、(非洲)葛摩聯盟總統阿蘇馬尼(Azali Assoumani)、(大洋洲)庫克群島總理布朗(Mark Brown);等八國領袖,作為賓客。

5/19會議開始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宣佈將在21號,峰會最後一天抵達廣島,成為注目焦點。

重點必讀

從核爆受害者經驗,討論「反核武」的國際和平運動歷史與現狀,請見專題報導:〈廣島之夏—在核爆的土地上呼喚和平

此次峰會的核心為美國與中、俄間的博奕,涉及的議題極廣,最重要的是在「無核武世界」上,G7的態度為回歸《核不擴散協議》,並譴責俄羅斯與中國(的不透明),在「俄烏戰爭」上,強調進一步的經濟制裁與防止規避制裁的措施,在中國的「經濟脅迫」上,歐盟僅採取「去風險」的態度,與美國希望的經濟「脫鉤」不同,最後接受歐盟的「去風險」原則。

由於疫情解封,《焦點事件》團隊利用此次峰會,繼續「帶路博奕」出國採訪計畫;除了採訪報導場外的抗議或倡議行動之外,也希望了解在原爆後七十八年,在廣島核爆受害者及家屬身上,留下了哪些核戰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