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又到大學申請調漲學費的季節,反高學費團體前往教育部要求「凍漲」及「高等教育公共化」。(攝影:王子豪)
107學年度,共有16間學校申請調漲學費,通過兩間:〈大專學費調漲16間申請過2間 反高學費團體:程序有問題〉
6月3號,反高學費團體指台灣大學學費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排名全球第14〈台灣學費不高? 高教工會青委會:全球排第14〉
今天(6/17)是大專院校向教育部申請108學年度調漲學雜費的最後一天,今年共有中華大學、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2所學校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提出調漲幅度皆為2.5%,教育部預計7月中旬前公告審議結果。反教育商品化聯盟等團體今天也在教育部外舉行記者會,認為應該凍漲學費,讓台灣的高等教育往公共化邁進。
教育部晚間發出新聞稿(參考),確認這次共有中華大學與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2間學校提出申請調漲學費,申請漲幅皆為2.5%3218-001。教育部強調,我國高等教育並非義務教育,需由政府、學校及受教者共同負擔教育成本,且高等教育為高成本的教育,學生所繳之學雜費僅支付部分學習成本,其餘均由政府補助與學校自籌;因此長期凍漲學雜費並不利學校正常營運,亦影響學校教學品質。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等團體則在一早先行召開記者會,呼籲凍漲學費,並認為台灣高等教育應往公共化邁進。反教育商品化聯盟表示,107學年度分別有94.9%的高中畢業生與77.4%的高職畢業生畢業後就讀大學,高等教育在台灣實際上就是青年生涯的必經之路。一般大學生畢業的起薪已經偏低,如果沒有高等教育學歷只會更低,高等教育在台灣可以說是「準國民教育」,教育部「非義務教育」的說法是無視現實情況的推託之詞。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表成員謝毅弘說,近6年來全台灣110所左右的私立大學每年共有100到140億元的盈餘3218-002,平圴起來每所學校每年都有1億元以上的盈餘,且101至108學年度間,教育部編列的高教經費預算也從822億元逐年成長到961億元,高於物價成長的漲幅。這這個情況下,大學校方要求鬆綁學雜費並不是為了學生受教品質或是大學營運,而只是為了維持獲利,更會造成台灣青年學子沉重的負擔。
參考條目:〈大學漲學費與反高學費的歷史〉
-
108學年度學雜費基本調幅為2.17%;前一學年度未調整者,其調幅上限加上前1年基本調幅計算為2.5%;另學校若具有完善助學計畫、學雜費調整支用計畫、資訊公開程序及研議公開程序,得申請放寬其基本調幅,惟上限不得逾基本調幅之1.5倍。
-
101至106學年度私立大學總盈餘分別為:104、102、142、140、130、1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