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把水擠向桃、竹 北部工業用水的大動員

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雙溪環抱的小山城。(攝影:孫窮理)

2019帶路博弈第一站

焦點事件「帶路博弈」計畫今年(2019)鎖定大壩與水資源議題,目前設定將前往印尼北蘇門答臘巴丹托魯(Batang Toru)水電廠,以及湄公河流域前往實地採訪,目前急需經費,希望踴躍捐輸,助我們成行:詳情〈2019帶路博弈第一站 盼踴躍捐輸助我們成行〉。

林中尋路:關於「帶路博奕」計畫〉、〈焦點事件2019年募款目標說明
每月定額捐款〉、〈單筆捐款

相關報導

3月17號,全國各地NGO與社區組織聯合在雙溪舉辦的全球反水庫日行動:「為河流ㄔ亍健走」〈ㄔ亍行過雙溪谷 國際同步 眾口一聲反水庫

週日(3/17),反水庫的雙溪居民們舉辦「為河流彳亍健走」的生態導覽活動,由雙溪火車站出發,經淡蘭古道到水庫霸址預定地。與去年(2018)3月17日,在這裡舉行的「為土地河流唱歌」音樂會一樣,是響應314國際河流行動日而辦的活動。

雙溪水庫的計畫,曾列為「前瞻基礎建設」補助項目,不過在地方反對聲浪下,行政院默默拿下雙溪水庫計畫,水利署則不敢把話說死。環評程序卡在2013年二階環評的範疇界定,沒有進展,卻仍在那。水庫對雙溪人來說,就如同天角的一片烏雲,不知何時、不知是否會壓上頭來。

誰在缺水?

雙溪水庫的興建,是為供應基隆與鄰近新北市北海岸與東北角地區用水需求。不過水資源的規劃,牽涉到自然地理環境以及區位調度等問題,因此更完整的來說,雙溪水庫等北部地區的水源建設,都是北部地區水資源規劃中的一環,包括宜蘭、基隆、新北、台北、桃園、新竹。

目前基隆的水源需求,約為每日43.4萬公噸,而其中有10萬噸的水是由位於新北市的翡翠水庫提供。由翡翠水庫供水給基隆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未來整個北部地區的供水計畫預計會有什麼轉變、是否會有北部地區供水不足的問題呢?

依據《臺灣北部區域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第一次檢討核定本)》,北部地區2014年的生活用水量為每日426.1萬噸,預估2031年則為402.5萬噸,減少5.5%;不過在工業用水的部分,則由2014年的85.1萬噸,預估2031年為110.4萬噸,增加29.7%。整體來說,民生用水除了新竹微略增加外,其它地方都在持續下降;而工業用水的需求,在宜蘭、基隆、台北、新北都持平,或只有微微增加,但在桃園增加了30.3%、在新竹則增加了36.7%。也就是說,所謂北部地區水資源的問題,實際上就是桃園、新竹的工業缺水問題。

現況調整

北部地區的水資源,大約還能維持在一個平衡上,若風調雨順,就能順利渡過一年,不過仍偶爾會傳出供水問題。基隆、雙北、桃竹各自有一些水利建設來解決地方水資源問題,而這些計畫串連起來,則可以看出一個北部區域供水的整體畫面,以及桃竹用水增加後未來新平衡的樣貌。

位在基隆的新山水庫,是目前主要供應基隆(含北海岸,包括新北市金山、萬里、瑞芳、貢寮、雙溪、平溪)用水的水庫。1999年完成加高工程,滿水位標高由71公尺提高到86公尺,預計把蓄水量由400萬立方公尺增加到1,000萬立方公尺,但因為壩體滲水的問題,只蓄升至83公尺,直到2017年,水庫安全評估小組才同意可蓄升至滿水位86公尺(參考參考)。

新北市跨幅遼闊,在供水區位上,北海岸等6區與鄰近的基隆作同一區位考量,而板橋、新莊、土城、樹林、三峽、鶯歌等6區則為「板新地區」自成一脈。板新地區的供水有2個來源,翡翠水庫與石門水庫。翡翠水庫被認為水質優良,下游取水的「直潭淨水廠」是東南亞最大的淨廠,供應全台北市、與部分新北市用水,但板新地區更主要的水源來源則是來自石門水庫─大漢溪。

2006年行政院核定了「板二計畫」(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第二期工程)以「共飲翡翠水」為口號,主要的工程內容為增設管線與加壓站,把直潭淨水廠的水送至板新地區。第一階段已在2016年完工、2017年啟用(參考),第二階段則預計在2019年底完工。

雖然翡翠水庫水質良好,但也出現過供水問題。2015年蘇迪勒颱風造成南勢溪濁度過高,南勢溪匯入新店溪後,濁度超過下游的直潭淨水廠所能處理的範圍。為了避免這個問題,行政院在2018年通過「前瞻基礎建設」預算補助「翡翠原水管工程計畫」,在南勢溪匯入新店溪的上游、近翡翠水庫出水口處,興建原水管通直潭淨水廠,以避免南勢溪濁度過高的影響。

另一項獲前瞻基礎建設預算補助的,是「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工程計畫」。新竹目前的水源來自取水上坪溪上坪堰的寶一、寶二水庫,上坪溪下游頭前溪的隆恩堰,以及桃園石門水庫、苗栗永和山水庫的跨區支援等。目前已有桃竹輸水管線,原設計每日可供10萬噸清水至新竹,但因延線也出現新興社區有用水需求,目前實際每日只供應4.6萬噸。預計興建新管線後,桃園每日可送20萬噸清水至新竹。

如果水還是不夠

這些解決地區水源問題的計畫串連起來,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出一個從基隆開始,一路把水往桃園、新竹擠的現在進行式。

「新山水庫」提高蓄水量,以期能供應更多水給基隆,減少「翡翠水庫」對基隆的支援;省下基隆支出的「翡翠水庫」,由「翡翠原水管工程」確保原水來源,並透過「板二計畫」供水給板新地區,減少「石門水庫」對板新的支援,甚至透過板新淨水廠有能力送水給桃園;而「石門水庫」減少供水給板新地區,留下更多水給桃園增長的用水需求,同時再透過「桃竹備援管線」同時支援新竹的用水成長。

已經存在的區域調度供水現況不是太大問題。不過當供需出現變化、平衡要進行調整時,才是最容易發生問題的地方。最大的問題則是,如果調整後,仍然無法達到供需平衡,會發生什麼事?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缺水。冬季,是台灣的枯水期,每年在5月豐水期來臨前,水利署總是如坐針氈。去年(2018)底至今年初的枯水期降雨量比往年少,在各地水情日趨緊繃時,行政院以「供水調度以滿足春耕農民需求為優先」為題發出一則新聞稿,內文寫道「在不影響民生與工業用水情形下,仍以耕作為優先」,大家都優先,農業是排在最後的那個「優先」。

水電無虞是經濟部對經濟發展的想像,工業用水不能限;民生用水則是政府不能得罪的民意,民生用水也不能限,因此缺水最後往往缺到農業上。今年1月底至3月8日,因旱災造成的農業損失已逾7億元(參考)。

不過如果哪天缺水情況更加嚴峻、或是農民硬起來,不願再當最後的那個優先,那政府開發新水源的壓力就會愈來愈大,而目前暫時擱置的,無論是北部的雙溪水庫,或是南部的美濃水庫計畫,都很有可能重新啟動。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