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9帶路博弈第一站 盼踴躍捐輸助我們成行

我們預計在2019年4月份,前往印尼北蘇門答臘省實地採訪中國在當地投資興建的巴丹托魯(Batang Toru)水電廠項目,該水電站因為將淹沒大片雨林,並破壞全球僅剩800隻左右的打巴奴里猩猩(Tapanuli orangutan)棲息地而備受爭議,在地團體與國際學者也多次向印尼政府與中國銀行呼籲停建該水電站,但該計畫目前尚未被中止。

我們希望透過實地採訪第一線的反水庫運動者的經驗與受到大壩計畫威脅的居民,以及探討水壩開發對蘇門答臘乃至於印尼整體的影響,累積國內對目前國際反水壩運動認識的資訊,並累積對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在全球各地實地推展情形的觀察。

「帶路博弈」計畫,希望藉著一次次的經驗累積,培養出看待今天全球情勢的另類國際視野,我們的資源少,能力也還待加強,但必須持續地累積,這是作為獨立媒體必須力求突破的重要切入點。因此由於今年度(2019)募款進度距離目標尚遠,但出國採訪的計畫又不能耽擱,因此在此呼籲大家踴躍捐輸,助我們成行。

信用卡月定捐〉〈單筆捐款〉〈其他方式請見這裡

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CR)」級別物種的蘇門答臘打巴奴里猩猩(Tapanuli orangutan)。(圖片來源:Wikipedia

巴丹托魯(Batang Toru)的森林與Sipansihaporas水電廠。(圖片來源

關於中國的水壩輸出

近年來,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水壩的出資與建造者。根據國際河流組織的統計,中國企業2008年在海外的水壩建設遍及39個國家,至少97個大型項目,到了2012年,增加到70個國家,308個項目,2014年,累積至74個國家,367個項目。其中,東南亞擁有最多中國建設的水壩,緊接著是非洲,南亞、中亞、中東、拉美與歐洲也都有中國水壩。

由於大壩帶來的社會與環境破壞問題,以及高額投資的債務問題,中國在緬甸、柬埔寨、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地的大壩興建計畫都遇到阻礙。目前在中國一帶一路的投資計畫中,水壩逐漸成為越來越具爭議的項目;在海外興建水壩的中國企業,以中國國企為主,而其中又以中國水利水電建設建設集團公司(中國水電)最大,估計在全球市場占有50%的市占率,其他還包含中國南方電網、葛州壩集團等大型國企。

國際河流組織把中國「走出去」的水壩稱做「新的長城」,並在2008、2012年出版《新的長城-中國水壩行業指南》報告,批判中國在海外建設的水壩,對在地的生態與社區帶來破壞。在非洲蘇丹的麥洛維大壩,規劃容量達1,250MW,淹沒476平方公里的土地,造成超過5萬人被迫遷,在當地居民的抗爭中,4人遭政府鎮壓死亡,而馬來西亞砂拉越的巴貢水電站淹沒7萬公傾的森林,也造成下游居民的安全疑慮,都是極具爭議的案例。

水壩興建也帶來嚴重的河流資源破壞問題,《國家地理雜誌》曾報導指出中國在寮國與柬埔寨興建的水壩,將造成當地漁業資源的大量損害,《美聯社》也曾報導中國於湄公河上游興建的水庫,造成下游國家面臨乾旱的威脅,中國與緬甸在怒江流域興建的水壩,也曾因為迫遷與對於下游生態的破壞,引起許多環保團體的抗爭。

然而,中國水壩在近年來開始遇到許多挑戰,2011年,緬甸總理吳登盛在環保團體與當地克欽族的壓力下,宣布停建伊諾瓦底江上游的密松大壩;2015年,柬埔寨首相洪森也因環境爭議過大,宣布暫停戈公省的水壩項目;2017年,預計由中國出資興建的阿默巴沙水壩,因巴基斯坦政府不滿水壩興建後的所有權必須交給中國,以及必須以另一座水壩抵押的條件,而拒絕接受中方的金援,同年,尼泊爾政府也取消一項由中國金援的水電站興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