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帶路博弈三》美帝國戰略與中國的反制

上一篇為:〈美返亞洲 島鏈風雲起伏

焦點事件記者孫窮理

看過前面系列二的討論,可能大家會產生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國間非得打來打去不可?在這裡,我們想討論在今天這個資本主義結構下,「大國博奕」的動因。我們先從「帝國主義(imperialism)」的概念談起。

隨著全球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與商品在全球範圍流動,最後由最有能力掌握流通優勢者勝出,此時,這場賽局,也由「競爭」,轉為「壟斷」,或者說,「競爭」的標的,其實就是在全球的「壟斷」地位。而推平障礙,創造壟斷的條件與優勢,則必須透過強大的政治、軍事力量,實質控制各國政府與各區域的形勢,在這個條件下,「帝國主義」既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工具,也是主要的動力。

1970年代以降,以美國為核心的全球資本主義發展,以公營事業私有化、勞動彈性化、壓抑工會、減稅、推動各種「去管制化」的自由化政策…等「新自由主義」的力量,隨著美國的政治力量掌握全球化的制高點,向全球範圍推動(製圖:蕭羊希、孫窮理)。

二次戰後,「帝國主義」一詞,與美國密不可分,而其宰制全球的方式,可從美元體系開始理解。

1944年,美國透過「布列敦森林會議」建構「美元與黃金掛勾、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金本位制度,使全球各國以美元作為其發行貨幣的基礎,再利用1960年代的「美元危機」,宣佈美元不再兌換黃金,布列頓森林體系瓦解,造成完全的「美元本位」制度。70年代,美國與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協議,石油輸出以美元計價,更增強了美元的地位。

美元是各國貨幣儲備及發行的基礎,美國自己發行美元,反而不須顧慮儲備是否足夠,而各國進口石油又要用美元,這造成對美元的需求,美國可以肆無忌憚地印鈔票,將它們倒到海外,不會因為過量的貨幣發行,造成國內的通貨膨脹,同時,美元又是全球貿易外匯的支付工具,使得各國必須透過商品出口以取得美元,而產生對國際貿易的依賴,如此,構造了一個以美國為最終市場的全球經濟結構,「世界市場」的優勢,使得美國在全球產業鍊的布局上,取得優勢的地位。

1970年代之後,美國掌握全球經濟的制高點,包括多邊的基礎建設投資銀行,如世界銀行,或者國際貨幣基金,以及全球自由貿易的規範制定,如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以及1995年之後,由GATT發展而來的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用以結構調整為條件的金融借貸,以及操控自由貿易規則的制定,達成向全球推動有利跨國資本利益的政策:以「自由競爭」為名,掃除資本流動的障礙,達到「壟斷」的目的。

最後,遍佈全球的軍事力量,是構成「帝國主義」的關鍵,美國不需要透過增稅或者發行貨幣的手段,而是透過對海外發行國債的方式,籌措鉅額的軍事預算,每年的軍事開銷,超過全球所有國家的總和,軍事基地遍佈全球五大洲,再配合軍情系統,在世界各國發動各種武裝、非武裝的政變,推翻他看不順眼的政府、扶持買辦政權。

以上,是戰後七十年,美國作為全球支配性力量的運作方式,而這一個看似牢不可破的系統,有沒有可能受到挑戰呢?現在,攤在美、中這兩個國家領導人,以及這兩座國家機器所服務的資本家眼前的,可能是下面這張圖:

這張圖分成兩個部分,首先,左半邊的藍色色塊區呈現並整理了美國帝國主義佈局全球的各項「戰術」,以及戰術與戰術間的關係,在閱讀上,不需要特別在意起始點,因為他早已是十分複雜的交互關係;第二,為了反制美國,右下角的紅色色塊則凸顯中國的「見招拆招」,形成爭奪全球貿易主導權的博奕關係。
從去年第三季起,中國的外匯儲備政策發生重大改變,人行手上的美元大減,這是否為中國配合「一帶一路」、「亞投行」等政策釋出美元,籌備人民幣銀彈的準備,值得觀察。

美元體系是美帝國作為全球霸權最關鍵的武器,而中國手上握有大筆的美元,在系列第一篇,我們討論到中國的外匯存底,在2014年7月,突破4兆美元,不過這個現象,只維持了很短的時間,接下來的半年多,中國快速調整外匯存底政策(如右圖),一下子少掉差不多3千億美元,算算是9兆台幣,我們看到,同時期人民幣對美元從6.25漲到6.10,再跌回6.25,這說明外匯存底的減少與匯率無關。

這個逆轉長達20幾年中國外匯存底不斷攀升的現象,就發生在「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等計畫啟動之後,一個合理的猜想,是中國人民銀行在拋售美元,換回人民幣(因此造成2014年第三、四季人民幣的升值,如右圖中所顯示的那樣),而這些鉅額的人民幣,也將成為推動以人民幣計價的貸款、以及包括石油在內,國際貿易的銀彈。

當然,上述臆測終究只是臆測,長期來看,人行調整外匯存底的政策勢在必行,將美元釋出,換成金、銀等貴金屬,或者其他國家的貨幣,並將手中的美元轉換成人民幣,大量地倒向海外,這是順著美元霸權的建構路徑,建構國際人民幣的系統,此外,這還是一條兩路夾擊的攻勢。

美國長期把美元倒向海外,一直有一個危機,那就是大量的美元在美國本土外流通,這些被稱為「歐洲美元(Euro Dollar,事實上不限在歐洲流通的美元)」,不受美國貨幣政策管理,但仍是美元,這些「失控的美元」作為交易儲備的基礎,影響美國透過操控美元發行構成的霸權地位,更嚴重的,是它們一旦流回美國本土,將造成嚴重的經濟危機。

說來讓人詫異,這些經濟上的數字,也可測量南海局勢的溫度,「貨幣戰爭」化為真正戰爭的形式,南海之地屬必爭之地,貨幣的主導權,又是必爭之勢,更不用提中國方方面面挑戰美帝國的動作,自從WTO全球性的自由貿易規範陷於停滯,各區域的自由貿易定紛紛出籠,中國拉起東協國家,發展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美國則推動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對抗,全球化制高點的鬥爭走不通,全球貿易主導權,便化為區域的巷戰(參考2014/04/20苦勞評論〈自由貿易的東軍與西軍〉)。

下一篇為:〈馳騁在新自由主義舖平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