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子豪、孫窮理
上個月(5)24號,我們刊出〈福島排廢水 你不能忽略的「鍶」污染〉一文;原子能委員會隔天發出回應說明。讀過原能會回應稿和裡面附的「出國報告」,我們多了一點安心;但也加深了兩份擔心。
在2022/6/3的「跨界視角」影片中,我們探討了「水」及「鍶90」,這個福島核災污染的核心問題。歡迎到 Youtube 頻道,訂閱我們的影片。
在日本政府同意東電明年(2023)春天,就將要把福島廠區的廢水排放入海之際,我們從原能會的出國報告裡,是有看到原能會身為輻射安全主管機關的自覺,這是讓我們稍有一絲安心的地方。
例如說,原能會向東電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台灣實驗室希望與日方實驗室進行比較試驗,二是,希望取廠區水樣回台檢測。這樣的要求若能執行,才能比較讓台灣掌握第一線第一手的資訊、而不會只能看日方的報告。
不過,原能會對東電的這兩個要求,東電都沒有答應,只是牛頭不對馬嘴地解釋,「東電委託的實驗室都與東電沒有資本關係」,不接受比較試驗;而對於取水樣回台的要求,東電只是回應「中長期有可能」,但表示目前僅願提供 IAEA(國際原子能總署)取樣分析。
東電的回應,坐實了我們的疑慮,在2022/6/3,我們的「跨界視角」影片裡,談到在2013年,東電在掩蓋了兩年後,才承認廢水外洩的問題,作為把關者的日本政府及東電,有隱匿訊息的前科。
而東電與日本政府如此湊巧地在福島廠區儲水空間爆滿、不得不排的時候,宣佈他們排放廢水的「多核種去除設備(ALPS)」開發成功,面對東電和日本政府的說法,必須要有平行且自主的檢測能力,這是我們一直強調的,但看起來,東電和日本政府並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
而在台灣,關於輻射的檢測,大概可以粗分為由原能會負責的「環境輻射」監測,以及由衛福部食藥署的「食品安全」兩大系統。
原能會雖有意識到問題,但完全受制於日方態度;只要對方不同意,也不能直接闖進廠區或日本領海採樣。因此只能在台灣海域、或公海採樣。這樣的環境輻射的監測,能對「日本食品」做的把關,隔了一大段距離。
在這個情況下,食藥署在邊境與境內的檢驗,成了食品安全最直接的防線。食藥署提出過的六份風險評估報告,從未納入福島電廠排廢水此一重大變數,只是重覆引用日方主張「銫必大於鍶」的假說。
原能會有自覺,知道不能盡信他國提供的說法與數據,作為主管機關,該驗的東西就應該要有自己核實的機制。那麼作為食品安全主管機關的食藥署呢?
【參考】
- 2022/5/24 焦點事件 〈福島排廢水 你不能忽略的「鍶」污染〉
- 2022/5/25 原能會 〈有關媒體報導福島廢水之鍶污染,原能會之回應說明〉
- 2022/6/3 焦點事件「跨界視角」〈福島廢水排入海:食品污染怎麼辦?怎麼看?〉(訂閱焦點事件 Youtube 頻道喔!)
- 必看條目:〈福島核污染「銫沒有超標,鍶一定不會超標」的假設站得住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