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孫窮理
太魯閣號事件,使得台鐵改革的議題又受到社會重視,而台鐵人力不足,也被認為是造成員工與旅客安全威脅的重要原因,在這邊,我們用台鐵歷史的員工數、日均旅客數與人均業務量(每一員工負擔的人噸數×里程數)作一些回顧。
1976年,台鐵的員工數、日均旅客數及每人負擔業務量都達到歷史的高點,1978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車,台鐵的旅客數下降。1980年代起,台鐵的員工人數開始劇減,但到了1990年代初期,旅客數就回升,到1996年,已經超過1976年的水準,並持續快速上升。
但是此時,台鐵卻持續大砍人力,1997年,並成立「民營化執行委員會」,想要以「公司化」的方式達到「民營化」,經過2003年罷工,公司化失敗後,員工數仍持續減少,到2007年,達到歷史的低點,與1976年的2萬2千人相較,足足少掉1萬人。而2006、2007年,人均業務負擔,則達到一個歷史的高點。
2007年,高鐵通車,台鐵的載客量非但沒有因此下降,反而開始快速增加,2007年到2012年,員工數微幅上升,一度使得人均業務負擔得到改善,但旅客數增加得更快;2012年之後,日均載客人數超過60萬人次,2014年達到63萬人次,為1976年的1.6倍,但此時員工數不到1976年的6成,人均業務負擔也超越2006、2007年,再創歷史高峰。
2016年之後,台鐵開始補充人力,2019年突破1萬4千人,但仍沒有回到2001年的水準,不過同時間旅客人數增加的速度也減緩,最近幾年,台鐵雖然事故不斷,又發生2018年普悠瑪,與這次太魯閣號兩次大車禍,不過,基本上,在人力不足問題上,看出些許的改善跡象。
「公司化」的主張在此刻又被重提,與1990年代的背景、想法,或許已經不大一樣,不過「公司化、民營化、人力緊縮」這一組觀念,早已被牢牢綁地在一起,這也是「公司化」一提出來,就會受到質疑的原因。
動態圖表請到此瀏覽:〈台鐵員工業務負擔的歷史變化〉
【相關文章】
- 2021/4/4 〈台鐵改革劍指公司化? 王國材:個人非常贊成〉
- 2021/4/3〈別把責任都丟給包商,工會籲台鐵正視改革訴求〉
- 2017/4/13 〈不眠不休鐵支路》從數據看台鐵人力問題〉
- 條目〈2003台鐵反公司化罷工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