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子豪
今年(2025),是蔡英文政府以「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的能源轉型政策的目標年,距離年底剩下不到一年,「532」達標早已經知道不可能,不過,最後的結果會是多少?
評估今年的各種發電量佔比,需要拆解成幾個步驟。
首先,需要預測「總發電量」。接著,依據發電特性,「核電」與「再生能源」會發好發滿,關鍵在裝置容量的多少。再來,「天然氣」發電有一定的調度能力,但適逢蔡英文政見的目標年2025年,應該也會被盡量拉高。最後,剩下的缺口,再由「煤」來補足。
2024年的總發電量是2,885.64億度。經濟部去年(2024)7月公布的〈112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預估,2024年到2028年的電力需求平均年增率是2.5%,依此預測,2025年的總發電量為2,957.78億度。
核電
核電,是最沒有變數的一項,可以直接採用立法院預算中心在2021年9月的預算評估報告,31億度。
雖然是3年半前的報告,但核電的發電特性,會避免非必要的升降載。核三2號機的運轉執照期限並沒有變動,所以除非遇到意外事故,否則這個數字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以此估算,2025年核電發電量約為1.05%。
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的評估,可以分成三大塊:「光電」、「離岸風電」兩大來源,以及「其它再生能源」。
「光電」從2016年至2023年,「新設置的光電」一年比一年多;但到了2024年,出現反轉,全年只新增1.863GW,比2023年年度新增的2.694GW還少。這個現象,可能代表著光電已經從愈來愈快的「加速爬升」期,進到平緩的「高原期」。
在「高原期」的假設下,2025年的光電發電量仍會比2024年「多」,而「多」的量,可能會和「2024年相較2023年增加的量」差不多。
2023年光電發電量149.03億度,2024年168.96億度。假設維持相同的成長幅度與節奏,2025年可能再增加約20億度,我在這裡就猜190億度。
「離岸風電」部分,依據行政院最初在2017年核定的〈風力發電4年推動計畫〉,當時預估設置離岸風電3GW,並在容量因數42%的情況下,估計可發111億度。
2017年10月,行政院對離岸風電設置目標「大加碼」,由3GW提升到5.7GW,即2個示範風場約0.237GW,加上遴選、競價的約5.5GW。扣除掉後來因航安而被駁回設置許可的麗威風場0.35MW,離岸風電示範、遴選、競價共約5.387GW。原本規劃,這些風場全數要在2025年前陸續併網。
如果5.5GW的離岸風電,在2025年1月1日開始,以平均容量因數42%發電365天到2025年12月31日,總發電量是203.5億度。但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只設置了約3GW(含商轉與試運轉)。
我們無法掌握離岸風電的設置進度。但可以說,2025年的離岸風電發電量,會介於111億度(3GW)、與203.5億度(5.5GW)之間。我在這裡就猜個中間值,150億度。
至於「其它再生能源」,2024年的總發電量是99.95億度。最大的變數,來自水情影響的水力發電。近10年,水力發電的裝置容量並沒有顯著的變化,但發電量最高在2016年達到65.62億度、最低則在2020只有30.19億度,去年則是中庸的42.06億度。
扣除光電、離岸、水力,剩下的地熱、生質能等的發電量、與變動幅度太小,10年來只增加了6億度,尤其在水力發電的波動幅度下,可以忽略、對計算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在這裡,我們就假設2025年水情與2024年相當,其它再生能源可發100億度。
綜合以上假設,再生能源2025年發電量為190+150+100=440億度。若總發電量為2,957.78億度,再生能源佔比為14.88%。
天然氣
天然氣發電存在數個難以掌握的變數,包括新建機組的完工、試俥時間,以及台電的操作調度情況;甚至於會不會有天然氣供應瓶頸等問題。
簡單的比較一下,天然氣2023年發電量1,116.3億度,2024年1,224.87億度,成長108.57億度。而依據〈112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原訂在2024年新增的機組,包括有4月1,123.6MW(大潭#8)、8月1,100MW(森霸#3)、12月1,123.6MW(大潭#9)。另外,通霄#4、#5共772MW原定於12月除役、但目前實際上仍在運轉中)。
2025年則有1月913MW(大潭#7)、2月1,300MW(興達新#1)、8月1,300MW(台中新#1)、11月1,300MW(興達#2)。另有民營電廠450MW(長生#2)在7月除役。
整體來說,在「計畫」中,2025年的新增天然氣發電機組容量,會比2024年多一些、也早一些(例如,2024年原預4月新增1,123.6MW,而2025年則預計在1、2月新增共約2,200MW)。
而一部1,300MW的機組,若以容量因素85%計算,365天可發電96.8億度。
若2025年的天然氣發電量,可以達到1,350億度(2024年的約1,224.87億度、加上「2024年比2023年多發的量、再往上湊個整數),在總發電量2,958億度的情況下,佔比約45.64%。
煤
經濟部與台電對燃煤的操作,邏輯很單純,就是「總發電量」與「其它各種電力」之間的缺口。
台電保留了許多燃煤機組,只是在空污等議題下,會減少燃煤機組的使用。例如如果風光明媚、水情大好,再生能源多發一些電、就能減少煤電。而如果風不調、雨不順,又或者燃氣機組出現問題,就會多用燃煤補上缺口。
在我們前面各項的假設之下,核電佔比1%、再生能源14.88%、天然氣45.64%,那麼剩下來的約38.5%就是燃煤發電量。
發電來源 | 發電量 (億度) | 佔比 (%) |
---|---|---|
核電 | 31 | 1.05 |
再生能源 | 440 | 14.88 |
光電 | 190 | - |
離岸風電 | 150 | |
其他再生能源 | 100 | - |
天然氣 | 1,350 | 45.64 |
燃煤 | 1,136.78 | 38.5 |
總計 | 2,957.78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