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COP29》請鬼開藥單

今年(2024)COP29還沒有登場,會議的東道國就引起了爭議,亞塞拜然是高度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兩者佔出口總額的90%以上,近年石油產量下降,透過氣管,向西歐輸送的天然氣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並計畫在2027年之前,讓天然氣產量加倍

爭議更大的,是亞塞拜然派出擔任COP29主席的巴巴耶夫(Mukhtar Babayev),曾經在國營的「國家石油公司(State Oil Company of Azerbaijan Republic,SOCAR)」任職達二十幾年之久。

這個情況,跟去年COP28如出一轍,主辦國阿聯同樣是石油大國,也同樣派出了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Abu Dhabi National Oil Company,Adnoc)的執行長賈柏(Sultan Al Jaber)擔任主席,對於以化石燃料為對立面的氣候倡議來說,這已經不只是「請鬼開藥單」,而是擺明老實不客氣的對嗆。

去碳技術與化石能源

碳捕捉技術已有數十年的發展,主要的問題在於成本,以及封存場所的問題,參考:〈不禁止化石燃料,改良的可能是什麼?

天然氣作為「橋接」?

台灣天然氣設備的擴增,參考:〈台灣的天然氣發電設備整理〉。

「天然氣作為橋接」的說法,到燃氣設備大幅增加之後,這種說法已經不攻自破(不過最近仍偶而見於經濟部台電的說法裡),參考:

同樣作為千夫所指的污染製造者,阿聯和亞塞拜然的起手勢也類似,阿聯一開頭就丟出1億美元來充實「損失與損害基金」,今年亞塞拜然則是拋出成立一個由化石燃料生產國和生產商捐助新基金的構想,兩者的共通點,就是捐助者都是自願的,這當然引來批評,認為這些錢不過是它們用來漂綠的公關費,成為化石燃料繼續開採的許可證、使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目標失焦。

不過,等等,「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是COP的目標嗎?我們得把時間拉回到去年,在最後最重要的「全球盤點決議(英文中文)」裡,並沒有像許多倡議者所希望的,把「淘汰」,英文「phase out」,或者「phase down」的文字納入,而在妥協下,只用了「轉型(transitioning)」一詞。

「轉型」與「淘汰」的差別,具體可以表現在將天然氣當作轉型過程「過渡」的「橋接能源」,因而取得更高的正當性,也表現在COP28對於減排或去碳技術,像是「碳封存與捕捉(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CCUS)」的高度認可和期待,這意味著,只要維持著減排、去碳技術持續發展,石油或者煤,也仍可以持續地擴產,甚至成為「氣候金融」融資或補助的項目。

這也就是我們在台灣現在所經驗到的,這些年的「能源轉型」,誇飾了再生能源發展的願景、設定自始就難以達成的目標,以致產生資源供給不足、衍生的環境威脅不斷,甚至弊端叢生,只能依賴天然氣發電設備的大量擴增,填補無限成長的用電需求;這種畸形的發展,同樣是在學者、官員以天然氣作為「橋接」的說法下,矇混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