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國定假日

除了政治意識型態之外,國定假日因為具有全國一致性,被認為是勞工比較「放得到」的假期,因此,2016年砍七天假引起反彈。2025年,在立法院朝野角力的夾縫裡,部份恢復國定假期的日數,又成焦點。

 

國定假日立法

2025年3月,第11屆的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開始審查《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除了將〈 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由行政命令提升為法律位階以外,並增加天數不一的國定假日。幾個版本的草案,已經在3/31送出內政委員會;但涉及放假天數的關鍵條文,全數保留,待未來團黨協商、或院會處理。

修法進度
目前由藍白提出的草案,已經從內政委員會送院會等待協商及排審進度看這裡
要放哪幾天?
各修法版本基本上都是增加國定假日的天數,至於是哪幾天則有不同,比較看這裡

回顧砍假七天

2001年,公部門面實施「週休二日」,公務員的部份國定假日改為「只紀念、不放假」,到了2015/4,勞工也由「雙週84工時」縮短為「週40工時」,因此,勞動部修改勞基法施行細則,減少七天國定假日,引發勞團反彈。

2016/5政黨輪替,民進黨推動「一例一休」的勞基法修法,也延續減少七天國定假日的政策,勞團的抗爭也轉向這個後來被稱為「勞基法一修」的政策;最後「一例一修、砍假七天」,在2016/12/6完成三讀。

砍了哪七天?
加上僅勞工放假的5/1勞動節,國定假日原為19天,減為12天,具體假日看這裡

勞動法上的假日

在勞基法裡,除了國定假日之外,勞工的假日有例假、休假(國定假日)、特別休假、休息日等四種,例假就是一般稱的「七休一」,是即便勞資合意,也不能不休的日子,休息日及「一例一休」中的「一休」,經常被挪為工作日,特別休假為一年內,依照年資不同而有不同天數,勞工可以自由安排的假期,但經常被沒收或者折算工資。

因此,相較於「休息日」或「特休」,全國一起放假的國定假日,被認為是「比較容易放到」的假期,這是砍假七天會引起勞團反彈,引發抗爭,甚至在砍假後,持續堅持主張「還假」的主要原因。

各種假日
勞基法上的例假、休假、特別休假、休息日各自不同意義,及補假、補薪看這裡
話題
國定假日

威權、政治、假日

台灣的「國定假日」,最早是在威權體制下,配合全民效忠國家「紀念」儀式的「集會」,進行放假,例如國慶、國父誕辰等,訂定在內政部「紀念日」的〈辦法〉中。1982年一次重要的變革,是將春節等農曆「民俗節日」納入〈辦法〉,在以政治性「教化」為主的節日思維中,加入了由下而上的民間習慣。

90年代後,不只黨國意識型態下的「集會(而放假)」開始鬆動,更隨著政黨輪替,讓愈來愈多的政治消費灌進「紀念日」中。

隨著《勞基法》立法、「勞委會」成立、公務員開始週休二日…等重大改變,公務員以「只紀念、不放假」的模式解決愈來愈多的紀念日,勞工則讓「國定假日」與「紀念日」脫鈎。直到2016年底的《勞基法》修法,勞工的「國定假日」再度掛回「只紀念、不放假」模式的〈辦法〉。

2025年,立法院在野黨欲進行「國定假日」的立法。但意識型態教化、政黨鬥爭、與工時問題,仍混雜不分的盤踞在紛紛擾擾中。

國定假日,一段荒謬的歷史

財務及募款

項目 金額 人次
餘絀 38,970  
存款餘額 522,164  
定額捐款 133,218 274
單筆捐款 44,800 15
帶路博弈基金 217,840  

 

話題
行動者抗議砍七天假

2016年「砍七天假」

2015年5月15日《勞基法》修正,週工時由「雙週84小時」修正為「單週40小時」。接踵而來的,是國民黨政府想下修勞工的「國定假日」的天數,引發勞工團體的強烈抗爭。

2016年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接續修法。2016年12月6日,《勞基法》在爭議聲中完成修法,內容包括以「一例一休」的方式執行「週休二日」,以及將勞工的國定假日天數,由原本的1年「19天」下修為「12天」。

這段過程,也被勞工團體稱為「砍七天假」。並讓「還七天假」、「增加國定假日」成為幾個勞工團體,後來幾年的長期倡議題目。

參考〈「一例一休、砍假七天」全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