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傳領爭議 學者批「溝通變遙遠」 原民會二訪凱道抗爭者反引怒

焦點事件記者宋小海報導

原民會副主委汪明輝(左起)、伊萬‧納威因「傳統領域劃設辦法」爭議拜會凱道抗爭者溝通,卻因事前未聯繫而僅告知媒體,使抗爭者無意再聽「原民會溝通」。(攝影:宋小海)

你知道嗎?

原住民傳統領域是什麼?原住民爭取傳統領域的歷史

原住民傳統領域是什麼?

一般認為原住民傳統領域是指「原住民原本的生活領域,包括部落所在地、農耕地、獵場、漁場、聖地等等,包括海域與河流。」台灣西部平埔族群的傳統領域問題較為複雜,目前討論的傳統領域只包括16個原住民族,大致上只包括中央山脈與台灣東部。

原住民為何爭取劃設傳統領域?

第一,長年以來原住民人口大量外移至都市工作,部落只剩下老人和小孩,難以發展。其中一個要因,是部落傳統領域土地大都在歷史的發展中,被劃歸各政府機關或國營事業,或是變為私人土地,使原住民再無法使用這些土地,若劃設傳統領域,部落才可能與各機關討論如何「共管」、「使用」這些原本就屬於原住民的土地和自然資源,依部落的需求規劃「使用」土地,包含用於農耕、畜牧、捕獵、文化、生態觀光。原住民年輕人若有機會回到部落生活,才有助於族語和文化的傳承,並且有許多新的可能性。

第二,花東地區由於風景秀麗,吸引許多資本進入開發,但開發手段往往嚴重影響原住民的生活與生態環境,一直以來開發商以「傳統領域還沒正式公告」為理由,不理會原住民部落的意見強行開發,若劃定傳統領域,如果有政府機關或私人企業要大規模開發部落傳統領域範圍內的土地,例如興建大飯店或開採礦產,就必須讓部落「知情」、並且取得部落的「同意」。

劃設傳統領域與所有權概念不同

「傳統領域」的概念跟「所有權」的概念不一樣,私有土地被劃入傳統領域時,這些土地的所有權不會改變,不會立刻變成原住民部落的土地。只有當私有土地要進行商業性的大規模開發時,例如興建大飯店或開採礦產,需要徵求部落的知情同意;如果只是小規模私人非營利使用這些土地,則不須徵詢部落的知情同意,讓部落有機會與這些擁有土地所有權的單位討論「共管」,行使「知情同意權」,也給予部落阻止大規模不當開發的機會。

原住民爭取傳統領域的歷史

原住民自台灣外來移民進入之後開始受到長期的剝奪與壓迫,日據時期土地大量落入日本人手中,而後國民黨政權統治大量變為被劃歸各政府機關或國營事業,例如目前花東大量土地由台糖法人所有,輾轉至今亦有部分變為私人土地,而原住民爭取傳統領域的歷史可追溯至1999年,台灣舉行總統大選期間,原住民族人士組織各族代表與當時的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於蘭嶼共同簽訂歷史性文件《原住民族和台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內容包括:

1.承認台灣原住民族之自然主權;
2.推動原住民族自治;
3.與台灣原住民族締結土地條約;
4.恢復原住民族部落及山川傳統名稱;
5.恢復部落及民族傳統領域土地;
6.恢復傳統自然資源之使用、促進民族自主發展;
7.原住民族國會議員回歸民族代表。

此條約雖在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之後成為陳水扁政府在原住民相關政策的指導方針,但由於條約簽訂當時陳水扁仍未具有國家元首身分,因此其法律效力遭受質疑。至2002年10月19日,陳水扁方以總統身分,透過原住民各族傳統的締約儀式,代表政府與原住民族完成「新夥伴關係協定」再肯認儀式,簽訂《原住民族與臺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再肯認協定》,為該條約的簽署提供更實質的效力。但原住民傳統領域卻遲遲沒有落實劃設,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新任總統蔡英文於2016年8月親自與在凱道上抗議的原住民見面,並且發表了正式文件向原住民道歉,承諾未來將提出新政策,包括劃定各部落傳統領域、解決蘭嶼核廢料問題。

在蔡英文承諾下,原住民委員會2017年02月14日公告《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辦法定義「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是指經依本辦法所定程序劃定之原住民族傳統祭儀、祖靈聖地、部落及其獵區與墾耕或其他依原住民族文化、傳統習慣等特徵可得確定其範圍之「公有土地」。

原住民在總統府前抗議「傳統領域劃設辦法」僅限公有地今(6/1)進入第99天,在學者陳芳明5月30日批評號稱最會溝通的蔡政府距離人民遙遠之後,原住民族委員會連兩日通知新聞媒體將至凱道帳篷區溝通,當中原民會提及私有地將在《土海法》立法考量、如果部落依現行辦法劃設私有地需求,原民會不排除再修正現行辦法。然而兩度「溝通」行道卻因沒有事前聯繫「突訪」遭批不尊重,再加上原民會仍堅持不主動修正辦法文字定義,反而引起抗爭者不滿而使對話溫度降至冰點。

「小英上台的時候告訴我們,她一定會做最會溝通的政府,可是溝通現在怎麼變得這麼遙遠?」政治大學台文所教授陳芳明5月30日上午參與原民凱道「傳統領域不打折」記者會時,表示從總統府當凱道不到一公里,但總統蔡英文的思維與凱道的民眾距離已是非常遙遠。原民會下午即對媒體發佈將到帳篷區溝通傳領劃設議題,副主委伊萬‧納威到場時提到,雖然學者如此批評,但他其實先前有來過三次,只是沒有說話的空間,所以要讓媒體知道原民會確實有來過。

伊萬‧納威指出,私有地將在未來《土海法》立法中討論規範,依蔡英文在3月第一次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原轉會)的六點裁示,用法律位階處理原住民族土地,《土海法》草案經原轉會決議後,會儘速送到行政院核定。

在場莎瓏‧伊斯哈罕布德質疑,在《土海法》訂定完成之前,中間空窗期私有地開發該如何處理。伊萬‧納威回應說,目前開發案只要牽涉到公有地,即便只有10%公有地,就可讓部落行使知情同意權機制,純私有地雖無法行使,但環保署將會修訂開發行為辦法、水土保持管理機制保護。

「你們來這裡還是要告訴你們公佈劃設辦法是對的?你們是在這樣的基礎上跟我們談嗎?」巴奈質疑,這場溝通只是為了媒體表演,而目前劃設辦法的用詞定義傳統領域為「公有地」的錯誤,原民會就該主動退回修正。馬躍‧比吼也指出,2月原民會急著公佈「劃設辦法」,為何不經原轉會委員開會討論。

伊萬‧納威表示,因為2015年6月立委鄭天財修法要求《劃設辦法》,因而行政機關公佈劃設辦法已延宕,現行辦法是依法授權先針對公有地處理,目前不會修改。巴奈等人質疑,現行辦法中並沒有任何一處提到「先」劃公有、後續處理私有地的任何文字,「你們現在一個字都沒有要改,那是還來談什麼?」

30日歷經約一個小時談話並無實質交集後,昨日(5/31)副主委伊萬‧納威、汪明輝再訪凱道區,因抗爭者不願走出被拒馬阻隔的帳篷區,兩人一度詢問該如何進去。但無意再跟原民會會面,馬躍‧比吼等人批評,原民會說要溝通,卻沒有事先通知他們,還是只發佈媒體,原民會不是要和他們溝通,是要和媒體溝通。

馬躍‧比吼等人轉身遠離不願再談,汪明輝只好獨自對著帳篷區群眾說,希望現行劃設辦法還是能實際推行,讓各部落社群決定是否納入私有地,如果多數部落要納入私有地,是有現行辦法有違,原民會將再做修正。

那布在原民會發言完另對在場媒體指出,巴奈今日有活動不在,網路都有公告,原民會要來連基本功課都沒做,而且30日來的時候,也看到警方車道改道牌將人圍住,卻只想帶著政令說詞,為錯誤的劃設辦法找遮羞布;原民會如果要來溝通,事前卻都不先打電話,直接發佈媒體要直接闖進來,「這個態度就是由上而下你要聽我的,你怎麼照顧人?你怎麼照顧得了土地?」

原民會副主委伊萬‧納威昨「傳統領域劃設辦法」爭議臨時拜會凱道抗爭者溝通,巴奈等人質疑原民會不願承認劃設辦法的錯誤。(攝影:宋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