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子豪
2025年後,台灣進口自紐西蘭的液態乳將全面零關稅,將嚴重衝擊台灣本土酪農。中華民國乳業協會、臺灣農酪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牛乳產業基金管理委員會、桃園市養牛協會等團體今天(8/2)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盡速提出配套政策,並呼籲國人支持「台灣奶」。
桃園市養牛協會理事長許成寶表示,台灣產出的鮮奶有世界級的水準,但飼養成本高,對於將面臨紐西蘭低成本液態乳全面零關稅進口,感到不安。許成寶說,台灣酪農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需要政府協助,例如農地政策上輔導青農投入青割玉米、牧草的飼料作物。另外在台灣,後端通路上架費就佔了售價3至5成的費用,造成台灣鮮奶售價較高,政府應設定最終通路抽成上限。
乳業協會理事長、台大動科系特聘教授徐濟泰表示,從推廣低加工食品的角度來說,相較國外進口的乳品,需要更長時間的保存、而有更多加工,本地乳品會是最好的選擇。本土酪農面對進口低成本的壓力,可能面臨關廠的命運。徐濟泰呼籲政府,應評估進口鮮乳對本地產業的影響,並提出因應政策。長期來說,需提出產業的政策白皮書。
台灣農酪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龔建嘉表示,回顧歷史,國人一路從奶精、保久乳、到鮮奶,在往更天然、健康的方向前進;但在廉價進口傾銷的成本壓力下,愈來愈多通路、店家又走了回頭路,採用保久乳、奶磚。 龔建嘉表示,台紐協定訂定至今,政府都還沒有實質的因應政策,例如現在的牛奶標示規範無法反應現實,好市多可以保存70天的、和台灣本地產保存14天的,都叫「鮮奶」,這是法規名稱造成的不公平競爭。龔建嘉表示,外國廉價兼傾銷可能對本土產業造成不可逆的衝擊,未來國人真正「鮮奶」的選擇可能會消失,希望在嚴重失衡之前,政府就能提前面對。
牛乳產業基金管理委員會召集人楊梅貴表示,受到台紐協定的衝擊,近2年已陸續有乳品廠不再與酪農續約,政府應比照先前養豬業受到進口威脅、設立基金的模式,設立酪農產業基金。
《台紐經濟合作協定》於2013年12月1日生效,台灣對紐西蘭的液態乳進口,採逐步調升關稅配額、2025年零關稅的模式。在第一年,台灣予以紐西蘭的液態乳進口5,500公噸的「關稅配額」,也就是有5,500公噸的液態乳,是免關稅;超過5,500公噸的,則有每公斤14元的關稅。免稅的「關稅配額」逐步調高,目前的關稅配額為10,000公噸;到2025年,將全面零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