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化為台塑關係企業,位於彰化市東區的彰化廠,是台化的「起家厝」,在此落腳長達50年,2016年9月,台化3座燃煤的「汽電共生」鍋爐操作許可到期,向彰化縣政府申請展延,在中部環團因為空氣污染嚴重,要求「禁煤」的壓力下,縣政府多次拒發許可,造成台化關廠危機,台化彰化廠工會動員反關廠,同樣有「禁煤」壓力的雲林台塑工會也動員支持,形成一場「環境」與「工作權」對立的衝突。

事實上,在2016年,台化彰化廠的員工已經不足1千人,與早期僱用上萬人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語,而且這些員工,在彰化廠的5條生產線裡;除了「耐龍(化學纖維)」、「嫘縈(天然纖維)」製程,需依賴汽電共生的蒸氣設備,對「染整」也有衝擊外,對「鋰鐵(電池)」及「生技」生產線的影響較小,汽電共生設備停止運作的影響,並非全面(參考)。

台化彰化廠的3座汽電共生鍋爐,興建於1988年至2002年,政府以各項優惠,獎勵民間投入「汽電共生」,售電予台電公司的時代,在「化纖」本業產量下降的情況下,環團質疑燃煤鍋爐單純只為售電而運作,成為一座「位於市中心的燃煤發電廠」;另一方面,台塑對於台化彰化廠是否持續經營的態度,也頗讓人起疑。

2013年,彰化縣政府提出「彰化市東區擴大都市計劃」,台化彰化廠就處於計劃的關鍵位置,隨著彰化市的向東發展,廣達75公頃的廠區土地開發利益驚人,台塑方面要求在都市計劃東設置「產業專用區」,但隨著彰化縣政黨輪替,縣府態度搖擺,因此,「禁煤」與「反關廠」兩個運動,又被認為其中夾雜著縣府與台塑在土地利益上角力的談判籌碼。

2016年9月與10月,在環團與工會在彰化各自動員數千人,發動大遊行的背景下,縣府於「928大限」前,確定燃煤許可不予展延,而台化方面提出訴願,延至2017年3月,環保署撤銷縣府「不展延」的處份,但這意義並不大,台化彰化廠的3座汽電共生鍋爐在2016年10月8號停爐後,就沒有再運作過了,台化「關廠」的爭議,實際上已經落幕。

2017年8月,台化彰化廠轉型成為觀光工廠,成立「台塑生醫健康悠活館」(來源);根據彰化縣政府勞工處統計(2018/3),台化關廠前,員工不及千人,留任305人,206人轉往相關企業,其餘或退休或資遣(來源);2017年11月,縣府也維持了2013年的原案,在都市計劃中」,保留部份產業專區,送內政部審議。

最後更新:2018/7/14(孫窮理)

 

 

台化彰化廠位於彰化市人口稠密地帶已達50年,1991年起,興建燃煤汽電共生設備,隨著本業化學纖維產量下降,其獲利漸漸轉為賣電給台電,被環團批評為「市中心的燃煤發電廠」;2016年彰化市通過「自治條例」,限制排放標準,並且拒絕在該年9月28號,燃煤許可到期後,給予展延,引發「環境」與「工作權」的爭議,各據立場的工會與環團各自動員,展開了一場角力,這個事件,也成為中部「禁煤」運動的一個重要指標。

財務及募款

項目 金額 人次
餘絀 2,142  
存款餘額 407,817  
定額捐款 128,708 272
單筆捐款 43,200 18
帶路博弈基金 170,422  

 

專題-話題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