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窮理、王子豪

貯酒大樓是建國啤酒廠的門面及地標(攝影:王子豪)。
6月底,一則台北科技大學即將進入建國啤酒廠貯酒大樓,拆除機具的訊息,再度稍稍把建啤拉回了眾人的目光下。
去年(2024)10月22號,內政部國土管理署都市計畫委員會正式通過都市計畫變更,將建啤東南隅、大部分文資所在的廠區變更為大學用地,之後將移撥給北科大,作為校地使用。
貯酒大樓建於1982年,沒有文資身份,不過,對於外面的人來說,這棟通體橄欖綠搭配白色窗框,線條洗練的戰後現代主義建築,配上立面上「建國啤酒廠」五個金屬仿楷體大字的貯酒大樓,可能才是建啤的主體。
理論上,貯酒大樓本身並不會被拆除,在都市計畫變更審議過程裡,北科大承諾了「不減損、不新建」的原則,並規劃把大樓融入教學空間,也規劃了系所進駐,傳出北科大打算拆除的,是大樓裡的機具。
建啤工會理事長吳國良說, 貯酒大樓一到三樓,各有10個臥式貯酒桶,每個貯酒桶約直徑3公尺、長10公尺,單個容量約10萬公升。早期的啤酒製造流程中,麥汁在開放式醱酵槽進行前醱酵後,會抽至貯酒桶進行後醱酵。

差點被北科大拆掉的臥室貯酒槽(攝影:王子豪)。
這些貯酒桶在建啤開始使用醱酵貯酒兩用槽後,就逐漸開始不再使用;那這些不再使用的貯酒槽可以拆嗎?2019年,北市府通過建啤「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希望以系統性保存的概念,將貯酒大樓納入保存計畫。
要作為生產系統的一環北保留下來的,恐怕不只是一棟空殼的大樓,什麼能拆、什麼不能拆,該怎麼拆,評估過嗎?
作為承接土地建物的新管理人,北科大當然有遵守修復及再利用計畫的義務,這不管是在《文資法》,或者都市計畫裡,都講得很清楚;急著拆設備,會不會對系統性保存產生不可逆影響呢?
說到「急」,北科大拆設備的動作的另一個爭議,就在6到10月,北科大都還是「承租」的狀態,廠區的土地建物,都還沒有移撥給它;此外,吳國良也質疑,目前關於都市計畫「逕行變更」的行政訴訟,也都還在進行中,如果設備被切割拆解了,就無法回復了。
建啤文化資產裡,最重要的一塊落入北科大之手,已經是一個難以逆轉的局面,不過,建啤的產線還在、工會還在、修復及再利用計畫還在,「活保存」不易,但也不是那麼容易說死就死的。
拆設備的事件,在消息曝光後暫緩了,而北科大「急」的背後,恐怕難免對它信誓旦旦有能力、有意願負擔活保存義務的承諾起疑。
建國啤酒廠活保存拉拉扯扯,抗爭近30年,從當年的「活保存」、兩次停產、復產,虛度十年,到林欽榮的都市計畫,以及柯文哲、鄭文燦…等政治人物的強行介入,為北科大圈地,以及行政院「逕為變更」的整個過程,以及相關資料,見條目:〈建國啤酒廠的保存與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