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環評限制公眾參與 再起爭議

圖/文:王子豪

5/21,環保署舉行「科學園區政策環評」第二次修正意見徵詢會報導,卻發生環保署限制進場發言,造成環保署員工與環團人士拉扯摔倒的場面;環保署環評審查的開放度,乃至政策環評特有的「意見諮詢」的性質與定位,再成爭議。

諮詢會議前,環境部宣佈只開放民眾在會議室隔壁的旁聽室觀看直播,輪到發言的才可進入會議室,會議開始之後,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不願遵守這個規則,要進入會場時,遭到環境部員工阻止,拉扯後雙雙倒地。

民間團體指出,環境部的環評,曾是所有公部門審議中,公眾參與程序最公開的機制,過去民間團體可以待在會議室內,現場旁聽審議過程。但現在,環境部卻只讓民眾在3分鐘發言時間進場,發言完後就要離場。

環境部則回應表示,因為今年初的協和電廠四接大會審議時,發生兩方民眾衝突的情況,為了要讓所有人都能好好發言,所以現在才會要民眾離場,相關機制會持續滾動調整。

另一個問題是,21日是進行「政策環評」。除了環境部對旁聽民眾,訂有〈旁聽要點〉以外,「政策環評」所依據的〈政策環評辦法〉第7條訂有「得徵詢相關團體意見」的條文。21日在場的民間團體,在環境部眼中,是「旁聽民眾」,還是「徵詢意見團體」呢?

環境部環保司司長徐淑芷表示,環境部收到國科會的政策環評後,已有書面徵求一些民間團體的意見。至於當天到場的民眾,是以「旁聽」的身分在場。

不過記者詢問到場的團體,包括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看守台灣協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石虎保育協會、監督施政聯盟,上述團體皆表示,先前並未收到書面徵詢意見的通知。

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許心欣認為,第一版的科學園區政策環評,經過了三次專案小組討論、才送大會;這次的第二次修正,大幅提高科學園區用地需求,卻只經一次專案小組就送大會,討論不足,並不合理。

環保司司長徐淑芷說明,科學園區政策環評第一次提出來時,需要比較多討論。「第一次修正」時,是直接在環評大會中以報告案的方式通過,沒有經過專案小組。至於這次的「第二次修正」,因為委員的意見只是供國科會參考,主題大概就是那些主題,可以以之前(原版、第一次修正)的意見作版本,再把今天的意見加進去就好,覺得不需要再開第二次專案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