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回應對等關稅 政院提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

圖/文:王子豪

美國總統川普於台灣時間4月3日凌晨,宣布「對等關稅」政策,4月9日起將對台灣徵收32%的關稅。時隔一天半,行政院於4日下午院長卓榮泰、副院長鄭麗君,率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財政部長莊翠雲、經濟部長郭智輝、農業部長陳駿季、勞動部長洪申翰、國發會主任委員劉鏡清召開記者會。

院長卓榮泰首先表示「抱歉來晚了一天」,並表示,現在需要更團結的國家,產業界要彼此更支持合作,國人同胞更互相關懷信任,一起來面對這樣的國際局面。

對於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卓榮泰表示美方對台的對等關稅,有「無法反映台美貿易結構的高度互補性」、「與台美逆差實際原因及台美貿易關係有落差」,以及台灣已積極應處中國低價違規轉運「洗產地」問題,卻仍被課徵高額關稅,等三大不合理處。

卓榮泰表示,已指示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對美提出嚴正交涉,希望透過溝通,最大程度減少衝擊。美國政策有普遍性,不只針對台灣,在全球化時代,台商產業有在多國多地進行生產製迼合作,政府也會評估各國應對情況,作整體考量、予以協助。

卓榮泰說,美方持續在發布政策細節,具體影響還有待確認,且預期美方政策在這段時間,變化會有不確定性,而且會很劇烈,但已針對工、農部門,提出9大面向的20項措施,總經費880億,分別由財政部、經濟部、農業部、勞動部執行。

對於經費來源,卓榮泰說,下週將邀國會朝野共商國事,希望經由特別條例編定特別預算,同時針對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一併檢討。

卓榮泰說,台灣長期是美國忠實且互相信任的貿易夥伴,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支持美國AI發展需求,有很多共同努力的機會,希望能持續深化雙方夥伴關係,尋求雙贏的方案。

副院長鄭麗君表示,去年11月政院即組成台美經貿工作小組,川普2月預告對等關稅政策後,小組事先曾針對10%到35%的關稅增幅進行推演,最後選擇以「25%+N」設算,來作產業可能受到的衝擊評估,「N」就是指如果稅率高於25%、或有額外項目的情境。

政務委員、兼任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表示,與美的談判目標,是降低稅率、或限縮課徵範圍。談判策略是與美國各層級各單位進行全方位的溝通。協商重點包括,就我國業者赴美投資、原物料需求採購等,處理貨品貿易逆差問題,以及其它有助台美產業互利的方案。

楊珍妮說,美方考慮的是全面性的,包括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邊境措施、匯率等。我方會全面整體考量評估,有一些準備的方案在手上,現在不便報告。

對於受影響的產業評估部分,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表示,2024年台灣對美出口1,114億美元,佔總出口23%;進口465億美元,佔總進口12%。台灣出口美國主要包含資通訊產品52%、電子零組件13.4%、汽車零組件1.8%、扣件1.8%等。半導體目前不在美方加徵關稅範圍,待後續觀察。伺服器、顯示卡、網通、扣件、塑膠製品等產業將受影響

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2024年台灣農產品對美出口8.9億美元,進口36.9億美元。主要出口品項包括蝴蝶蘭、茶葉、毛豆、吳郭魚、鬼頭刀、鱸魚等。提高關稅會有四個面向的影響,包括價格上漲導致美國消費萎縮、或被替代,美國市場消費萎縮使各國產品轉銷其它市場,以及貿易成本被轉嫁給農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