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日本核發展與和平運動大事記

  • 1945/8/6 美國在廣島投擲原子彈「小男孩」。
  • 1945/8/8 蘇聯對滿州發動攻擊,向日本宣戰。
  • 1945/8/10 美國在長崎投擲原子彈「胖子」。
  • 1945/8/15 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盟軍軍事佔領

  • 1945/9/2 日本與同盟國在停泊於東京灣密蘇里號上簽訂降書,象徵日本正式進入同盟國的軍事佔領,此前8/30,同盟國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即已進入東京。
  • 1946/8/31 《紐約客》刊出赫西的報導「廣島」。
  • 1946/11/2 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成立ABCC。
  • 1946/11/3 日本新憲法公佈。
  • 1949/8/29 蘇聯首次原子彈試爆。
  • 1951/9/8 日本與同盟國簽署《舊金山和約》,同時簽訂(舊)《美日安保條約》。
  • 1951/1/31 岸信介任日本首相。
  • 1952/4/28 《舊金山和約》生效,同盟國正式結束針對日本的軍事佔領。

和平運動與原子能和平用途

  • 1953/12/8 美國總統艾森豪在聯合國大會發表原子能和平用途演說〈Atoms for Peace Speech〉。
  • 1954/3/1,美國在比基尼環礁試爆氫彈,造成「第五福龍丸」核污染事件;安井郁等成立組織,推動反核。
  • 1955 「原水協」(原水爆禁止日本協議会)」成立(網站)。
  • 1955/8/6 在廣島和平紀念公園舉行第一屆禁止原子彈氫彈世界大會。
  • 1955/11 兩大保守派政黨日本民主黨與自由黨宣布合併為自由民主黨。
  • 1955/11 和平利用原子能博覽會,在東京的日比谷公園舉行。
  • 1956 在長崎舉行第二屆禁止原子彈氫彈世界大會,沒有對「和平利用」加以否定,只是有很多警戒的聲音。
  • 1957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成立。
  • 1958 岸信介主導的自民黨政府開始與美國《美日安保條約》,反安保鬥爭展開(是否參與「反安保」這種與反核武無直接關係的社會運動,成為反核武運動分裂的一個爭議點)。
  • 1960 西尾廣末等社會黨右翼退出社會黨,另組民主社會黨。
  • 1960/7/19 (新)美日安保簽訂,岸信介下台。
  • 1961/11/30 蘇聯在新地島試爆史上最大的氫彈「沙皇炸彈」。
  • 1963/7/14 美、英、蘇簽署《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禁止在大氣層、太空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限制當時沒有在地下核試爆能力的中法等國的不滿(中蘇分裂)。
  • 1963/8/6 第九屆禁止原子彈氫彈世界大會(大江健三郎「初訪廣島」)。
  • 1964/8/6  第十屆禁止原子彈氫彈世界大會(大江健三郎「再訪廣島」)。
  • 1964/11/16 中國在新疆羅布泊試爆原子彈
  • 1965 社會黨和總評與共產黨分裂出走,另組「原水禁歷史)」。
  • 1965 日本第一座核電廠東海一號完工。
  • 1965年6月,「きのこ会」成立。
  • 1967 首相佐藤榮作提出、國會通過「不擁有、不製造、不引進」無核武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