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文建會(今文化部)依據《漢生病病患人權保障及補償條例》第8條,委託行遠國際工程開發公司製作「樂生療養院保存院區整體規劃」,2009/3/31,該規劃完成期末報告後,交衛生署(今衛福部)參考辦理參考,之後,衛生署規劃〈樂生園區整體發展計畫〉自2017年啟動,預計至2022年,六年內完成。
園區的四區規劃
這個計畫,是一個「複合式的」的園區計畫,由於(舊)院區仍有年長的院民居住,因此,計畫分為「短中期」與「長期」兩個階段,短中期以「修復歷史建築與院民安居為訴求」,長期則希望發展成「面向大眾提供教育和展演的歷史空間,同時開放給周邊社區居民醫療的休閒遊憩空間註釋」。
〈樂生園區整體發展計畫〉第四章,p.43。
在這規劃下,園區將分成「樂生活聚落」、「樂生廣場(入口意象)」、「漢生病醫療史料館(王字形大樓)」、「樂生人權森林公園(後山)」四個區域。
其中「樂生活聚落」規劃為院民續住區之外,未來也「可提供大型國際研討會等營會的住宿體驗區。」大廚房、洗衣房、大浴室等公共空間則作為展示樂生生活的展示館。惠生一舍、惠生二舍、經生一舍、榮民餐廳、小餐廳,則規劃為園區內部的辦公場所註釋。
〈樂生園區整體發展計畫〉第五章,p.53。
園區財務規劃
未來園區營運之收入目標為「可挹注園區例行之經營管理經費需求」,計畫中也提到可以 OT(Operation Transfer)方式,將園區委外經營。此時,以收取的權利金,回填至園區籌備及建置經費(含院區建物修復、公共設施改善等工程)等經費。
至於園區可營利的部份,計畫列出四項:第一,是「漢生病醫療史料館(王字形)」的門票,第二,是未來的展示用建築群裡,設有會議室、演講廳、研習室等空間,可以租借,第三,則是園區內的房舍,可以作為會議住宿場所,第四,園區內設置數處紀念品販售、餐飲小店。
在計畫中,大致計算了 OT 15年,投資內部報酬率為11.09%,開發年第7年後,可以回收成本、滿足民間投資報酬之需求,而在這15年中,執行機關的土地租金約 0.46億元(折現至2017年幣值為0.37億元)、權利金總額約為0.02億元(折現算至2017年約為0.019億元)。並計算計畫自償率為3.97%,在評估的15年內,無法回收註釋。
〈樂生園區整體發展計畫〉第七章,p.96以下。
樂生活聚落:「安養」vs.「營利」
簡言之,園區的規劃,是以「(對政府而言)自償」與「(對委外的民間而言)獲利」的邏輯規劃,如此,就出現無法獲利的「院民續住」與「獲利空間」的擠壓,此種擠壓,由兼具「院民安養」與「住宿體驗空間」的「樂生活聚落」,延伸到仍提供院民生活、醫療功能的公共空間。
首先,什麼區域是提供給院民「續住」的,未來就有相當的變動性。將規劃為「營會住宿體驗場所」的「樂生活聚落」,可能將是園區營利的核心註釋,它混雜著「安養」與「獲利」的需求,而且不斷拉扯,在官方的說法裡,院民逐漸凋零,「安養」的功能慢慢越來的越低,於是可向「獲利」發展。
計畫中規劃園區的收入有(計畫p.100-p.101):
門票:2023年起,第一年參觀人次3萬6千人次,成長至10萬人次上限,每人門票100元(第一年360萬,成長至1千萬)。
餐飲及紀念品:平均消費250元,第一年消費人數為門票人數的35%,之後漸增到45%(第一年315萬,成長至1,125萬)。
會議住宿:每週80人,平均費用3,500元,使用率由第一年50%,逐年增加至平均70%(第一年728萬成長至1,019萬)。
如果考慮「會議住宿」的人群,將可能是「門票」與「餐飲紀念品」的重要客群,則「會議住宿」對於院區的消費,將起著帶動的作用,因此格外重要。
但是為什麼要等到院民「凋零」呢?只需要讓院民離開,不住在這裡就可以了,於是,樂生院方採取各種「勸離」的動作,加速「樂生活聚落」可營利的進程,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同樣地,減少對舊院區院民的生活空間與醫療支援系統,也可以達到這個目的,而隨著搬離院民的增加,把「樂生活聚落」之外的這些房舍規劃為「公共空間」,也更加具有正當性,如2022/2,引發爭議,作為「電療中心」使用的「經生一舍」,院方便企圖將它收回,修繕後改變用途。
另外,被劃在「樂生活聚落」之外,在保存運動中極具代表性的蓬萊舍,於計畫中,規劃的功能是呈現抗爭的歷史註釋,但是在2022/2,院方要求騰空蓬萊舍時,對於其未來的規劃,卻是模糊回應,樂青擔心,院方此舉,是想要「清洗」樂生保存運動抗爭的歷史報導。
計畫中(p.68),對蓬萊舍的規劃為:「將規劃成為樂生保存運動紀念館,將展示從 2004年(民國93年)至今,面對捷運機廠的選址錯誤、以及樂生院民人權再次被剝奪、樂青及院民共同捍衛家園、再到樂生療養院被登錄為歷史建築及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的漫長過程。並配合多媒體影音,將這一路以來的奮鬥史實,忠實呈現出來」。
樂生保存運動的最終之戰
面對台北捷運「新莊機場」規劃的威脅,歷經近二十年抗爭,樂生院,這個昔日隔離與禁錮的場所,成為向社會開放、激起無數社會對話的場所,「樂生保存運動」的核心始終在以院民「以院作家」的安居,以及以此輻射出的「規劃權力」議題。
隨著接運工程完工、院區重建陸續完工,未來園區已現雛型,此時,抗爭過去所面對的醫療、工程官僚系統之外,更大的威脅,也就是這個以「獲利」、「自償」為核心的園區規劃。
2022/2/28,歷經15年後,青年樂生聯盟再組巡守隊,要守住不可退的「院民續住」底線,同時,也要在樂生院的規劃中,保留住過去抗爭的歷史,未來樂生園區,可以保留住什麼,要由這場「最終之戰」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