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子豪,圖:立委陳椒華FB(7/7協和四接環評)
環保署即將改制環境部。原本可望成為首任部長的末代署長長張子敬,被環保團體大力批評,之後,又爆出前督察總隊長李健育的性騷案,使張子敬最終沒能當上部長,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不管是環評政策,或者性騷案,與部長位置有無關係,並沒有一個明確說法註釋,轉任政委,也未必失去權力,但政策爭議,沒能在環境部掛牌的時機,繼續討論,實在有些可惜。
接任環境部長的是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張子敬轉調行政院政務委員,行政院的說法是張子敬「推動環境部成立的階段性任務已完成,無意接任環境部部長」。
張子敬做了什麼,讓環團這麼討厭?
張子敬透過「分工」概念,限縮環委審查,具代表性的就是2019年訴願復活,現在仍在審查中的福海風電,以及二林精機案,參考:2019/3/28〈環評只評環境污染? 張子敬一句提醒 二林精機敗部復活〉
在他任內,限縮環評委員的審查面向。長期以來,環保署被要求環評的效率;張子敬上任後,提出「如有涉及各相關機關法定權責,將分工併行作業,環評聚焦環境議題之審議」,白話說,就是讓「環評」只管「環境」。
《環評法》第4條第2款,環評該評估的面向「包括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及經濟、文化、生態等」,將環評定位在「聚焦環境議題」,當然有問題。
像離岸風電開發,往往涉及侵害漁民既有權益。2013年至2017年第10、11屆環委裡,就包括了有漁村田調經驗的學者呂欣怡,張子敬不再遴聘這類人文學者,並常將漁民的反對,簡化為補償金問題;接著再以漁業署已訂有「補償基準」為由,鮮少在環評中討論對漁民的影響。
又像協和四接環評,隨著基隆市換黨執政、新市長謝國樑廢止水產動植物保育區開發同意函,環保署仍堅持保育區的開發准駁,和環評審查,是平行的機制,繼續環評進度;若市府未來堅持不同意,四接恐怕仍無法開發,使環評審查可能白忙一場、同時,也產生是否違反〈環評作業準則〉第8條的爭議。
實務上,環保署的環評,是公部門各審議程序裡,最有民眾參與空間的;民眾可以直接進到會議室,當面向環委表達意見、參與全程。但這樣的空間,也在張子敬任內被步步限縮。
2020年初,發生禁止環團直播爭議報導。接著,以COVID-19疫情為由,將環評改為視訊會議報導,疫情降溫後,並未回復先前的開放,現在民眾即使到了環保署,也會被隔離在其它小房間,只有輪到自己發言的三分鐘,才能進到會場、講完話後就會被請出去。
張子敬擱置開發案「環評一旦通過、終生有效」的《環評法》修法,並以陳年老案,可以用現行法規裡既有,要求開發單位提「環境影響調查報告」、「因應對策」來處理報導。
但是這些工具,有被用到嗎?鄰近台東三仙台的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滿地富遊樂區報導,兩起開發案,分別在15、20年前通過環評,但都還沒有實際開發,因此被質疑過去的調查內容與評估標準、不符合現況。
2011年在基翬海灣發現新物種「福爾摩沙偽絲珊瑚」,並在2017年列為一級保育類動物。且不論「調查報告」與「因應對策」是否為有效的行政手段,在這兩個舊案,即使有了新事證、新爭議,也不見環保署要求開發單位提出報告及因應對策。顯然,當時也就只是說說而已。
張子敬在環評中的這些成果,讓他被環團批為「最爛署長」。不過,以上的討論,恐怕已不是個人問題,如果行政院繼續以環評的效率、利於開發通過的邏輯要求未來的環境部,那麼誰也都可以是「最爛部長」。
在全球暖化、能源轉型的此刻,環境部的升級,具有重大意義,而關於環評政策,與公眾參與,對話更加必須繼續。
相關報導:
- 2019/3/28 〈環評只評環境污染? 張子敬一句提醒 二林精機敗部復活〉
- 2019/4/13 〈當修法已成往事 張子敬要把環評帶往何方?〉
- 2019/8/20 〈環委大換血 兩段環評史 看環運與民進黨的分合循環〉
- 2020/5/14 〈環團批張子敬 12年來最爛環保署長 連署籲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