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歐碧薇
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中鋼運通工會與跨黨派立法委員今(6/26)召開記者會指出,航空公司與海運公司大量聘僱外籍員工,壓縮本國籍員工的就業權益,還可能造成飛安及國安問題,甚至削弱工會,呼籲具專業性特殊性的海員、機師等工作,優先保障本國人就業。
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說,長榮航空去年(2022)招收30幾個外籍機師,本國籍機師僅11個,外籍機師在公司佔比達四分之一,鄰近同屬星空聯盟的日本、新加坡航空,幾乎都沒有外籍機師,大韓航空則只有8%。
李信燕說,過去航空公司草創時期,民航專業人才缺乏,仰賴外籍飛行員建立機隊。依〈外國人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1款至第6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第15條,航空公司培訓一名本國籍機師,七年內2.5名外籍機師,他認為,30年過去,這個比例規範明顯與其他行業背道而馳,已過時應該要修正,要求航空公司逐步減少外國籍機師的聘用,並優先培訓、升訓本國籍機師。
中鋼運通工會理事長王慶宏也指出,根據中華海員總工會2015年的統計,國內12家主要航商的船隊所聘超過8,000名船員中,本國籍僅佔15%、1,249人,中國籍船員則多達5,300人,而以中鋼通運現有的船舶中,外籍船員人數則佔接近4成,其中有五艘船的船長為中國籍。
王慶宏說,近十年,台灣航商將船籍轉掛他國,成為「權宜船」,規避限制雇用外籍船員的法規,也持續遊說擴大開放聘用外籍船員比例,戰時恐導致駕駛大型船舶的本國籍人力缺乏。王慶宏也呼籲盡速檢討、廢止「船員定期雇傭契約範本」,改為「不定期契約」,實質保障本國籍海員工作權報導。
兩工會質疑,大量聘僱外籍員工,除了與仲介公司的利益輸送,也可能是要削弱工會,如果聘用外籍員工不會降低成本,那麼維持一定比例甚至更高的外籍員工,那麼在工會發動爭議行為時,公司就不必擔心調度問題,因為「至少還有一定比例的人可以維持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