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歐碧薇
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與多個藝文團體今(3/27)召開記者會,公布「2023年疫情衝擊下台灣藝術工作者勞動情況調查問卷」調查結果,指出對比四年前的調查,藝文工作者平均薪資中位數從「3到4萬」下降為「2到3萬」,也有超過半數心理壓力超標,藝創工會指出《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修法至今兩年,文化部應盡速公布身分認定機制,也應重視職業心理健康及定期辦理研究調查。
《文獎條例》2021年修法通過,新增第三章「工作權益章節」,但其中的第9條社會保險補助、第11條提供緊急危難協助的條款涉及「藝文紓困身分認定」的問題,但至今相關機制尚未公布,藝創工會也指出,第13條主管機關應定期辦理文化藝術工作者勞動狀況及勞動環境相關調查研究,但去年(2022)底文化部只公布針對「受雇者」的勞動調查,未含括「自營工作者」性質的藝文工作者。
藝創工會問卷調查共819人填答,結果顯示,疫情期間6成藝文創作者因疫情收入減少、3成收入減少超過一半,對比2019年調查數據平均薪資中位數也從「3到4萬」下降為「2到3萬」,身兼多職的的非典型身分藝術工作者高達7成收入減損,紓困效果部份,52%的人有獲藝文紓困、14%的人有需求,但沒有獲得紓困資源,47%期待政府應建立完善藝文工作者急難救助法規。
文化部綜合規劃司司長魏秋宜回應,藝文工作者非特許行業,包括許多斜槓等類型很難做精準認定,但在紓困補助的中、後期文化部做了很大的調整,把一些工作認定放寬,超過3.2萬人有獲得紓困補助,而目前文化部也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做研究,針對藝文工作者身分認定的問題持續做諮詢與調查,預計今年(2023)6月底前會有初步的成果出來。
藝創工會問卷也指出,根據衛福部的壓力指數測量表,也有超過半數心理壓力超標,2成已達建議應就醫不可忽視程度。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洪秉綺表示,疫情期間凸顯台灣藝文創作的不穩定與不安全感問題,TASA 去年(2022)曾辦過一次身心靈的諮詢工作坊,藉此了解彼此的困境、排解壓力與創造互助空間,但如果政府可以從政策上提供保障與協助,相信會有更大的幫助。
在身分認定方面,洪秉綺認為,一開始可以從嚴認定,但主要是希望先把標準訂出來,再去討論標準是否過嚴或過鬆,但現在可能文化部太想一次到位,認定標準遲遲無法出現,在這樣的狀況下,各種討論也沒辦法具體、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