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歐碧薇
桃園航空城計畫推動逾10年,現正進入實質建設階段,桃園市政府積極從產業、大學、金融三方面推動招商。與此同時,民間團體面對這個全台最大區段徵收,則開始進入訴訟階段,今(12/21)為桃園航空城土地徵收行政訴訟的第一次準備庭,委任律師訴請法院撤銷徵收處分,並在起訴時請求法院停止訴訟、聲請釋憲,希望早日廢除「區段徵收」惡法。
桃園航空城擬定4,500多公頃的都市計畫,交通部與桃園市政府合併徵收3,100多公頃,第一期開發範圍達2,598公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徐孟平說,爭議絕不會因為行政程序走完就結束,後續包括環境影響評估、土地徵收及都市計畫三大類型的爭議,居民會窮盡救濟管道,拒絕徵收惡法。
徐孟平說明,由於需地機關不同,以及土地與地上權被分開徵收的原因,因此拆分為多個訴訟案件,今天為針對需地機關為交通部的土地徵收案行政訴訟,有關機場第三跑道的環評已經在今年(2021)十月進入法院審理,都市計畫訴訟也預計在明年(2022)1月底提出。
航空城土地徵收律師團律師熊依翎說,對於政府以區段徵收方式作為土地開發的方式,剝奪人民財產權與居住自由,造成大規模迫遷,有非常嚴重的違憲問題,包括平等權、生存權、工作權、財產權及比例原則等。
他說,土地徵收後將人民財產權移轉給非公用的私人,不具備「極重要的公益目的」,且台灣的抵價地式區段徵收,容許主管機關為土地開發目的徵收土地,用來籌措開發建設經費的使用,不僅目的上不正當,也嚴重違反比例原則,區段徵收也迫使少部分人去承擔整個開發成本,違反公平負擔原則。
原告居民代表呂學信說,他們社區位在漁港路兩側,卻因鄰近地區居民北上陳情想納入徵收後,在最後一刻遭強行納入,他拒絕現正居住、由父親處接手的經營雜貨店被徵收;自強社區原告居民代表吳明哲則說,自強街位在機場口,該區原為住一剔除區及住三住宅區,在2019年時卻大量變更成產專區,因而被強行納入徵收;另一位居住在航空城的農民則表示,政府只顧作環評,沒有評估弱勢農民的生活狀況,有沒有能力可以配合區段徵收,亮出位於航空城邊界捷運A17站附近的房屋傳單,要價2千6百多萬,控訴政府補償不足,根本不知道要搬去哪裡。
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余宜家則補充,上述居民的情況凸顯了航空城計畫反反覆覆,在第三跑道等公共設施開發方式、區位沒有調整的情況下,部分徵收區曾剔除又再納入,不僅法理上有違憲疑慮,同時也造成嚴重的社會不平等的後果,徵收後的配地規則向大產權者傾斜,造成大產權者更大,小產權者及無產權者捲鋪蓋走人的問題。
桃園航空城公司已與57家企業或學界簽署合作備忘錄,也與14家銀行合作成立融資貸款媒合平台,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今年正式動工,預計2025年航廈主體完工,同時,桃園航空城區徵工程分為10個標案已陸續開工,並特別匡列第一期50公頃產專區,規劃引進國際物流配銷、航空輔助產業、綠色能源、生物科技產業、雲端運算產業、智慧車輛產業,依功能讓企業投標,預計明(2022)年第一季招商,2023年初點交配地。參考